【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為消除毒澱粉疑慮,衛生署啟動「0527食品安全專案計畫」,要求全台衛生局於三天內全面稽查所有澱粉類產品,確保含工業用的「順丁烯二酸」問題產品都已回收、銷毀;為讓消費者辨識安全食品,也要求所有澱粉廠商,自六月一日起,必須提供安全證明,供下游廠商,包括販售黑輪、粄條、粉圓等商家、攤販、超商等張貼於店家醒目處。
毒澱粉風暴擴大,衛生署長邱文達、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前天邀集國內食品、公共衛生、毒物、醫學等專家開會討論,昨天再徵詢各部會意見,決定採納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等人建議,啟動「0527食品安全專案計畫」,務求在最短時間掃蕩毒澱粉。
北市19件黑輪 5件含毒
由於澱粉類產品範圍廣大,衛署第一階段規定必須張貼安全證明的產品種類包括:粄條、肉圓、粉圓、黑輪、粉粿、芋圓、地瓜圓等澱粉加工品。衛生署表示,六月一日開始,必須張貼安全告示,上面清楚寫著「本店家所販售的食品絕對不含順丁烯二酸」等字樣。安全告示由澱粉原料製造商、供應商提供,業者必須負起責任,了解自家上游原料來源是否安全,確定原料是向合格廠商購買,未添加順丁烯二酸。澱粉原料製造商若未提供安全證明或偽造安全證明,除可能遭重罰千萬元,還將面臨刑責。
毒澱粉「連環爆」,從肉圓到粉圓、豆花紛紛中標,北市衛生局昨天也公布賣場檢驗結果,在十九件黑輪中,有五件檢出順丁烯二酸,不合格率達二成六,已通知產品全面下架,並追溯來源。
食藥局長康照洲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各衛生局完成全面調查,查獲包括一家順丁烯二酸酐之大盤商與三家經銷商,以及八家含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製造廠與十六家銷售商等,違規產品回收、下架、封存,共計約二百零六噸,將由衛生局於一周內盡速銷毀。
加速修法 重罰並納刑責
衛生署除要求各地衛生局全面稽查,也將加速完成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比照食品重大事件,採取重罰與提高檢舉獎金,並納入刑責,以嚇阻不肖業者。
對衛生署擬修法提高罰款,毒物專家林杰樑認為,目前罰鍰僅三至十五萬元,但業者獲利恐達數千萬元,甚至更高,確實有必要加重罰責。
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表示,行政院明天會召開「食品藥物安全會報」,跨部會討論如何重建食品安全。衛生署將與法務部、環保署、勞委會、經濟部及消保處等單位合作,共同加強化工原料源頭管理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