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蘭馨婦幼中心保母林麗香(右)的細心與警覺,發現受託嬰兒腹部異狀腫瘤,獲得全國居家式優質保母表揚。圖/簡榮輝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蘭馨婦幼中心的社區保母林麗香,去年四月發現剛托育不久的十個月大嬰兒,上腹部腫大疑似有硬塊,診所診斷為一般脹氣,保母仍建議家長帶到大醫院做精密檢查,在花蓮慈濟醫院檢出約七公分大的肝腫瘤,轉介到台北馬偕,八月開刀肝腫瘤已長到十六公分瀕臨破裂邊緣,還好及早處理,救回一命。
林麗香仍繼續照顧「寶貝」,發現嬰兒肺部也出現疑似轉移的小腫瘤,目前仍須定期回診追蹤。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希哲指出,這名經他院轉診的男嬰,經診斷罹患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每十萬名兒童會有一至二名病例,大部份在嬰兒時期發病,很少超過六歲。
他說,肝母細胞瘤生長迅速,部分患兒的腫瘤會向胸腔方向生長,以至腹部腫塊不甚明顯,但通常患兒會因腫瘤生長而出現肚子歪一邊或凸出的腫塊,比較細心的家長或保母在為孩子更衣或洗澡時,就會發現異樣。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醫師吳淑娟表示,幼兒脹氣的肚子會鼓起,但是觸感是軟的,家長或保母在家自行觸診,發現有硬塊就是有問題,要馬上到醫院做精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