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書局前撿到一把車鑰匙,詢問店家並在原地等候,久久未見失主,於是跟同學把鑰匙送到警局,承辦員警好奇地問他們,只是一把鑰匙,何必那麼辛苦送到警局呢?小六生答說:「雖只是一把鑰匙,相信失主一定很著急,而且誠實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元朝亂世時,年少的許衡逃難路經河陽,由於路途長遠,天氣又熱,同行的夥伴見到一棵結滿果實的梨樹,便爭先恐後爬上樹摘梨,只有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去摘梨,他說:「不是屬於我的東西,我去拿是不應該的。」那人又說現在是亂世,主人早就不知跑那兒去了,這梨目前是沒主人的。許衡回說:「現在雖然梨樹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裡也就沒有是非了嗎?」
許衡雖然年少,卻寧忍口渴,也不動貪取之心,那位小六學生,基於誠實的道理而費心地將拾得的鑰匙送到警局,他們誠實而不貪的行為,都讓人非常敬佩讚賞。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到窠道林禪師的處所,請益佛法大意,禪師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以為然地回說這道理,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歲老翁行不得!」為何年少的許衡和小六的學生,能夠明白和證明誠實不貪的道理,身為大人的我們卻不見得做得到,這道理讓人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