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接連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俗稱印鈔票政策),增加貨幣的流通性、市場貨幣數量,在「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使得日圓價值在世界市場中下滑,這樣的現象,卻幫助日本本土產品的外銷以賺取更多外匯。
當日圓由一美元兌七十多日圓到現在的一美元兌一百日圓左右,會令使用美元消費的客群,把握機會大量消費日系商品。因為這樣的情形,產生了排擠效應。過去分占美元消費市場的國家,因日圓貶值,使美元消費能量轉入日本,致使台灣外銷市場也受到影響。
台灣以外銷出口為主的產業多使用美元交易,日圓大幅貶值後所受到的衝擊,難以想像。許多大老闆紛紛跳出來,期許政府能加入貨幣貶值行列,創造台幣跟著貶值的利基。
貨幣貶值是兩面刃的政策工具,除了為國人帶來利益,跟隨而來將會造成一連串令人憂心的問題,尤其是仰賴物資進口的產業、民生原物料、石油、零組件等,將因新台幣的貶值而價格上揚,屆時將影響國內物價,這也是為甚麼央行對於新台幣貶值態度如此保守。
任何一項政策都有其利弊,在日圓大幅貶值的同時,台灣產業雖然會遭逢「價格」比較上的衝擊,但品質優良、功能性佳的產品,在市場上不見得會黯然失色。
因此,面對日圓大幅貶值的同時,本土產業是否能把握機會,用便宜的價格取得日本的精密技術、關鍵零組件,甚至是取得合作機會等,以提升自家產品的競爭力。
或許此時的價格競爭力不如其他對手,但未來卻能成就產品在性能與品質上的領先,在產品競爭力強的情況下就有機會扭轉局勢。
當其他國家紛紛將貨幣貶值的同時,如何逆向操作、將危機化為轉機,是我們可以思考並把握的。很多時候,全球的一窩蜂行為,若不是搶得良機執行,就要考量跟進後的風險、影響。把握住當下環境的優勢、機會,才能處變不驚、隨機應變。
戴宏名(台北市
/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