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大東(左),每月捐給關勳熹(右)五萬元,要他宅配「待用便當」給弱勢族群。圖/陳宏睿
【本報台中訊】一萬兩千個「待用便當」,只是工廠老闆賴大東十四年行善生涯中的一段「插曲」。十四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一則受災的小五女學童報導,讓他感觸良多,他從那時候開始善行,每年捐百萬,至今已捐出千萬家產。
位於大雅區的「大采廚房」去年底才開張營業,業者關勳熹在今年初收到一名匿名善心人士來電,宣稱每月要捐五萬,一捐就是一年,共六十萬,要他送便當給弱勢族群吃,他當時心裡狐疑:「善心人是何方神聖?」
當賴大東拿著第一筆五萬元的善款上門時,關勳熹一眼就認出他來,神祕善心人原來是他認識超過三十八年的國中好友;關勳熹說,賴大東知道他開店,希望透過捐善款,除了作善事,也幫他衝業績。
經營機械塗裝有成的賴大東說,十四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他看到媒體報導,一個念國小五年級的林姓女童,在遭逢天災後,再遇到外公、外婆臥病在床,獨力撫養她的母親又需打零工維生,讓她陷入既要照顧外公、婆,又要兼顧課業的困境。
賴大東說,後來他透過管道,找到女童並給於援助,接著就沒有停止助人,各個弱勢團體都有他捐款的痕跡,每年至少捐出百萬元善款。
關勳熹突然接到好友的善款,每個月要製作一千個便當,起初關勳熹不知道要把便當捐到哪,後來透過中市社會局的「待用食物平台」,讓每月上千個熱騰騰的「待用便當」,溫暖一個個弱勢學童的胃。
關勳熹從二月送待用便當以來,已送出兩千個多便當,在賴大東的愛心金援下,他還要再做出一萬個美味便當,宅配到台中市的各個弱勢角落。
協會北屯分校主任張昕揚說,協會常收到來自各界的善心資源,但收到熱騰騰的宅配待用便當,則是「第一次」,受到幫助的學童們,也都十分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