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九九九年,美學家蔣勳首次來到柬埔寨吳哥窟,震懾於其古城之美與滄桑歷史,開始寫信給摯友林懷民。二十封信如今集結為《吳哥之美》重新出版,其間不僅呈現蔣勳對吳哥窟珍稀文化歷經殖民、戰爭的喟嘆,還有兩人深厚情誼。
「這本書是寫給懷民的信,也紀念他十四年前在柬埔寨為兒童所做的工作。」蔣勳說,那年柬埔寨內戰剛結束,林懷民接到一封來自荷蘭外交部「跨文化社會心理組織」負責人的信,表示在歐洲看過雲門的《流浪者之歌》,相信林懷民這位「述說佛陀故事的東方編舞者,或許可幫助戰後的柬埔寨兒童心理復健」。
蔣勳指出,林懷民當時在金邊一處中下層居民混居社區住了三周,帶青年義工整理傳統舞蹈,林懷民自己則教孩子靜坐。「緊張恐懼的孩子,慢慢安靜下來,感覺到空氣裡花的香味,感覺到漸漸熱起來的手指、關節、肺腑、眼眶」,臉上終於出現被陽光照亮的微笑。
在首次和林懷民共赴金邊、吳哥窟後,蔣勳又獨自或和其他友人去了吳哥窟十三次,尋訪眾多古蹟。他在書中喚林懷民為「Ming」,「我停在信仰的前面很久,我看著這個門口,我要何時進去?我會在信仰的中心和你相遇嗎?我要靜靜繞進迴廊,在每一個闃暗的角落尋找你。」
書末,蔣勳也以與林懷民的對話結束。「寫給你的信要告一段落,希望還有機會帶著(元朝周達觀撰文的)『真臘風土記』,同遊吳哥」,兩人情誼始終貫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