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曙綜合外電報導】一部五集、十小時的史詩電視劇《聖經》(The Bible),上月在歷史頻道播出,首集吸引逾千萬人次觀賞,創下非體育類的最高收視率。除了電視節目收視率的證據之外,究竟美國人如何看待號稱是全球譯本、發行量最多的書籍《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委託美國基督教民調研究機構巴納集團(Barna Group)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有近九成的美國民眾擁有《聖經》,較二十年前(九成二)略減。美國家庭平均擁有三點五本《聖經》,二成四的人擁有六本以上的《聖經》,六成一的民眾希望自己能多讀《聖經》。
有七成七民眾認為美國的道德標準正在下降,其中五成六的人相信是因為《聖經》的影響力不足,三成二的人認為是《聖經》讀得不夠所致。
關於《聖經》的教導,是否有助於形塑新世代的道德觀?有七成五的人認為現今社會「迫切需要」《聖經》的道德教育,四成二成年人認為,可從《聖經》中學習教養孩童的真理。另有四成二成年人認為,可從《聖經》中學習教養孩童的真理。四成的千禧世代(十八至二十八歲)表示,《聖經》的智慧幫助他們面對生老病死的各種問題,三成五的青年認為,可以從《聖經》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巴納集團執行長齊納門(David Kinnaman)表示,千禧世代的年輕人認為《聖經》可以提供引導與智慧,在這個多元宗教的時代,這世代的年輕人對於《聖經》的開放態度,令人感到驚喜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