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歲多的宥宥,在剛學會爬行時,經常膝蓋會有瘀青,連媽媽抱了之後,他的兩側腋下也會出現黑色拇指印,因而常被誤認是家暴所造成,直到宥宥因感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的瘀青是因得了重度血友病,必須終身施打凝血因子。
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游介宇說,血友病是一種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的疾病,全台約有一千五百名患者,其中七成為第八凝血因子出問題,特徵是血液凝固功能異常,身上經常出現不明瘀青。
他指出,中重度血友病患大多在兒童時期就會有出血症狀,膝、肘及踝等關節為最常出血的三大部位,儘管沒有碰撞,但關節、肌肉等深層組織會出現瘀青。由於同一部位關節反覆三次以上出血,易造成關節變形、僵硬甚至導致終身殘障等不可逆的傷害,須適時補充凝血因子才能止血,甚至可以預防出血。
游介宇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新刊登的研究,血友病患若接受第二代凝血因子治療,比較容易出現抗體,進而影響其止血效果,建議新診斷病童優先注射新一代的凝血因子。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勇誠建議,中重度血友病患應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施打固定劑量的凝血因子,來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降低關節或肌肉處的出血狀況,進而預防關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