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電核四廠昨天首度開放媒體參觀,一反過去保守地要參訪立委不要拍照,核四龍門電廠敞門大開,歡迎媒體隨便拍。經理級導覽人員表示,核四爭議至今,工作人員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他在核四廠工作十年,近來常在夜半時分落淚,他說,核能為台灣提供三十五年能源,外界卻認為他們「禍國殃民」,讓他感到非常沮喪。
昨天記者參觀核四廠一號機時,已有部分裝置完成試運轉,872束燃料棒則已放在反應爐旁的濕式水池中,原能會發照核准,就可放進反應爐。
核電議題升溫後,台電近幾個月來陸續招待相關人士參觀,包含立委。當時一進到核四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台電情商「不要拍照」,帶大家參觀的區域也有限,最重要的反應爐區向來拒絕曝光。
行政院宣布將核四存廢交付公投後,究竟核四和核一、核二、核三有什麼不同?核四是不是真的比其他三個核電廠更危險?外界好奇度急劇上升。
為了證明核四可以公開檢驗,台電除了邀專家駐廠在半年內完成安全檢測,昨也邀記者現場參觀。
執政黨拋出核四存廢交付公投,對核四議題沒有得分,黨內高層認為,一切源於對核安爭議「說不清」。
工程人員解釋,日本三一一地震後停電,原本引入讓反應爐降海的海水未能引入,在未成功降溫下發生氫爆,炸開了圍阻體才波及燃料棒,我們已明確訂定斷然處置措施,緊急狀況下會放棄核電廠,類似福島核災情況不會發生。對外界也憂心燃料棒可能爆炸,台電工程人員說,目前燃料棒的鈾235濃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點五,要爆料濃度要高到百分之九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據指出,外界視核廢料為千年遺毒,其實這些使用過後必須以水分離的核燃料棒,國際間已有特定機構可以處理;相關人士表示,國際間這類訊息交換相當頻繁,台灣或可以考慮接洽是否能透過美國,將使用過的燃料棒送到法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