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魚燈經過設計的巧思與美化,便成為有品味、有美 感的燈飾。
圖/林辰峰
羅東文化工廠
在宜蘭「博物館家族系列」中,廣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頭城烏石港邊的「蘭陽博物館」了。只要到此一遊,就會對其遙指宜蘭群山模樣的外觀,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它是台灣首座建築物本身就是公共藝術的博物館。今年舊曆年前的二月二日,位於羅東鎮純精路上的「羅東文化工場」正式開幕,這個兼具文化展演、運動休閒與文創產業發展機能的新場域,是宜蘭縣文化局繼二○一○年蘭陽溪以北的「蘭陽博物館」開館後,在溪南地區所規畫的等量級館舍,也是注目新焦點。
定位為「文創、當代、生活美學」,並以「手作」、「體驗」、「美學教育」為核心的「羅東文化工場」,建築外觀不僅像宜蘭人所熟識的「製材所」,過去因與太平山林業發展歷史脈絡關係密切,對今後宜蘭木業發展綠色文創及森林美學,更具有「推手」或「文化轉運站」的作用。於此緣由,位於該館二樓「天空藝廊」,因此籌辦了手創、生活風格出發的首展——「2013天空生活美學展」。
或許大家不了解什麼是「手創」,什麼是「生活美學」?其實,此次展覽所強調的,不只是產品要動手打造,還包括一種對生活體驗的味道,也就是一件原本看來很簡單的生活物品,經過設計的巧思與美化,卻可成為有品味的生活美感主張。
簡單地說,只要大家懷著美感意識,你就可以稱職扮演一位生活美學的策展人,或者文化美感的總編輯,細心為自我生活樂趣妝點一番,因為這些點滴自我生活美學的累積,及以生活文化為基底的創意發想與創新實踐,將會使日常生活有著深度文化感動,能夠豐富大家的心靈。

而運用在社區營造公共藝術上也是一樣,尤其製作透過「媒合」藝術設計家和傳統工藝師過程,創意性極高的作品便紛紛出籠。例如船板家具和集魚燈就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好案例,收集自舊船材料所製成的桌椅、燈飾,因有傳統造船的木工與鐵匠技法的加入,讓作品有討海人粗獷性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