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四日上任滿一百天,前天公布的資料顯示,在央行增加刺激措施的預期心理推動下,日本大型製造業的信心指數雖然仍是負值,卻是三季來首度止跌回升,安倍是「不擅長經濟的理念型首相」的印象可能改變。
安倍二○○六年九月底當選首相,而且是二戰後最年輕的首相,但不滿一年就以健康問題為由辭職。當時他致力於修改憲法、加強愛國教育等意識形態政策,但這任重點改為拚經濟。《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安倍的改變來自上一次的經歷。據說,安倍一有空就會參考連自己夫人都沒有看過的「祕密筆記本」。這是一本反省筆記,內容包括卸任首相後對失敗原因的分析和各種政策構想。
安倍除了推動日圓貶值、訂定百分之二通膨率目標,也不斷推出新政策,例如施壓企業調高薪資、為刺激消費而實施鼓勵提前繼承財產的稅制等。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能否成功現在還不能確定,但已讓民眾感受到日本經濟開始發生變化,他的支持率因而上升,高於百分之七十。
安倍這次執政比較順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黨內和諧、內閣人事安排。他二○○六年任命的內閣成員大都是身邊人士,因此被諷為「朋友內閣」,當時的閣員經常失言,資格受到質疑,導致支持率暴跌。這次,他大舉啟用有內閣經驗的非主流重量級議員,防止有關資質的爭議並掌控自民黨。先前民主黨政府因主流和非主流派內鬥不斷而自取滅亡的教訓成為反面教材,因此安倍將自己人安排到首相室參謀等不太起眼的位置,讓他們在背後協助推動自己的政策。
日本經濟停滯將近二十年,安倍經濟學雖燃起回春希望,但日圓貶值導致進口物價上漲後,實體經濟尚未出現復甦跡象。日本二月工業生產比前一個月下降零點一個百分點,失業率則比前一個月提高零點一個百分點。日本人口逐漸老化、需求疲弱,安倍若不能儘快振衰起敝,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恐怕「希望愈大,失望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