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高鐵通車時間,引發社會關切;最近試車又接二連三出狀況,讓人擔心正式營運時的行車安全。個人認為高鐵應以「安全優先」,等通過履勘和驗證,在安全獲得百分百的絕對確認下才通車營運,讓民眾「坐」得安心。
台語有句俗話說「吃緊弄破碗」,也就是「欲速則不達」,特別是像高鐵這般重大交通建設,一來國內從未有過類似興建營運高速鐵路的經驗,再者台灣高鐵又是當前舉世首創的「混血兒」,它兼採日系高鐵和歐洲高鐵的相關技術,這種空前的創舉,到底是能發揮兼容並蓄的優勢,還是拼裝的雜牌軍成為日後的燙手山芋,舉世正在密切觀察中,台灣高鐵公司有非成功不可的壓力,所以更應格外謹慎小心。
台灣有許多重大交通建設在倉促下營運,結果造成營運後難以善了的隱憂,像木柵捷運線通車後樑柱出現嚴重裂縫,平添行車安全顧慮;高速公路ETC正式營運後爆發測試造假、行賄評審等弊端,讓原本良好的政策,徒增困擾,幾乎宣判死刑;又如剛通車不久的雪山隧道,才通車不久,竟然一處處冒出滲水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擔心整個隧道會塌陷下來。凡此種種因趕工、趕通車所以發的後顧之憂。台灣高鐵應該明智的記起前車之鑑,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否則以台灣高鐵的超高車速,以及投注經費之龐大,所引起的效應和不良影響,更是難以評估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