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行政院長江宜樺賭上烏紗帽,台電也表明,核四停建將破產,強調公投必過的重要性,但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與總統馬英九見面時拒絕被摸頭,直接端出廢核訴求。事情演變至今,不確定的何止核安,也包括公投。只是,無論有無核四,電價勢將看漲,民眾都要有「生活革命」的準備。
核能電價較低廉,但稍有萬一,就是萬劫不復;非核能源雖安全,卻未必符合「減碳」原則,高電價又勢必讓民眾吃不消。回歸現實面,既然核四興建、運轉與否,電價都必漲無疑,民眾該問的是:如何將「節能」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就政府而言,除了反映民意將「一次漲足」改為「分階段緩漲」、補助民眾購買節能家電外,「碳減稅」的上路,以及鼓勵綠建材、綠色運具的財稅優惠等做法皆勢在必行,而最能立竿見影的就是實施「夏令日光節約時間」,把時鐘撥快一小時,為民眾多爭取一個小時的日光。
至於民眾,除了善用科技達到節能目的外,舉凡拒絕瓶裝水、食物哩程、碳足跡等奉行設計簡約、需求簡樸、生活簡易的「三簡」生活,都是不錯選擇。
核四爭論多時,卻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難解之題。民眾與其深陷其中「跟著歡喜跟著悲」,「眼前的大山不可怕,最怕的是心中沒有路」。盡速轉念,來場生活革命吧!
蔡仁榮
(高雄市/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