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魚的女人 上

文/張耀仁‧圖/葉湘鈺 |2013.03.28
1898觀看次
字級

夢裡的那條魚究竟是怎麼回事?女人一面煎魚一面想。恍恍惚惚的油煙一如恍恍惚惚的心情,似乎一直以來她就是這樣恍恍惚惚的過著日子:一萬五千零四尾。

第一萬五千零四條魚。女人輕聲數算。等到魚眼完全磣白,她將喊兒子下樓吃飯──她不確定他是不是還是喜歡吃魚?但她明白多吃魚是健康的──或者,改用油炸吧,油炸也不錯,畢竟發育中的孩子都喜歡吃炸的不是嗎?然而一轉念,油炸吃多了要致癌的,還是半油煎吧。可是兒子會不會討厭呢?她翻來覆去想了又想,似乎一直以來她就是這樣反反覆覆的想事情。算了,就用油炸吧,就奢侈一點,再怎麼說今天是孩子的生日不是?更何況,下班前老闆一人一個紅包,說是昨天母親節餐廳業績爆表哩。

爆表是什麼意思?不重要,反正上班只要懂得「歡迎光臨」、懂得「小辣中辣大辣」、別忘了灑胡椒在玉米濃湯就大功告成了——大的茄汁雞肉義大利麵八十五,小的不加料七十,還有——「我本來就不喜歡吃魚啊。」兒子嘟著嘴,說得理直氣壯,喜不喜歡都沒有理由,這個年紀的孩子啊,女人困惑著:並不久前,他不是說最喜歡這道蒜燒台灣鯛嗎?

第一萬五千零四道魚料理。照理說,該有美食節目那麼優雅,卻終究憂心忡忡魚腹是否濺起油花?或者老舊的炒鍋容易沾黏,黏更難洗的汙漬,連同魚皮浮在水槽底,像發脹的舊抹布,使她想起夢中的那條魚──事實上,她也不確定是否夢見了魚──那魚被搓洗、開膛、去鱗,起鍋的同時,尾巴竟一綹一綹,披掛著棉絮似的舌頭,每一句都是難堪的客訴、每一個字都像尖刺,嚇得她驚醒過來,一頭一臉的汗。





怎麼會夢見魚呢?前此與從今而後,日復一日的殺魚、煎魚、煮魚,有什麼值得進入夢境呢?不可能發生任何失誤,也無從出現偶然的吃驚,就是料理一道食材而已。就是純粹的活著。等待時間從眼角滑過,變成蒸騰的汗水;等待兒子長大,變得愈來愈不知道該如何和他說話,所謂生命吶,她靜靜看望孩子從稚嫩到叛逆,靜靜目睹魚的水潤與焦香,靜靜期盼有朝一日擁有一個大庭院的房子,養一條狗、一隻貓、種點花,假日時分做飯給孩子以及更小的孩子吃,然後期許他們也能夠完成她所認為的有益於這個世界的行止,活著,並且將活著這件事情繼續傳遞下去。

她究竟來台灣多久了?

由內陸至島嶼,她不免感到困惑:台灣哪裡像個島?海離他們太遠了,一如丈夫離她也很遠很遠──他們打從一開始就無話可說,更接近恩情而非激情。像過度有效率的食譜,她是一條魚或一塊肉:不斷被翻面、擠壓、任憑擺布。即使過了這麼久,她依然記得那天丈夫提親的單薄的熹微裡,母親不經意鬆了口氣的表情,好似終於擺脫了一樁長年的累贅。

也說不定她真的是。猶如此刻,她坐在人潮散去的店裡用餐,冷氣輕輕拂動她的額髮,十一月,天氣一反常態的炎熱,她的同事們笑著鬧著,好似有用不完的熱情,而她無論如何難以介入她們,像永遠多出來的那個人,一直以來她在團體裡似乎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沉默變成她的習慣,她習慣聆聽她們的世故或痴,拌著早已冷掉的麵,一股腦全吃下肚,寂寞一併。

唯獨今天有些不同。幾天前,孩子興高采烈的跑來告訴她:「媽咪媽咪,老師說我是有天分的小詩人唷──什麼是天分啊?」是啊,什麼是天分?她把問題丟出來的當下,她們所有人先是愣了一下,像突然掉了蓋子的胡椒罐,很是尷尬又不得不處理的窘境。但一聽是兒子,也是母親的這群同事又忍不住七嘴八舌:「天分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啊,妳要好命啦。」「詩能當飯吃喔?」「哪不行?寫文章賺錢足輕鬆耶,汝沒看人家打電影賺了好幾億!」約莫提到錢,她們都是樂觀的,尤其又是年終獎金將要發放的此刻。

她們又說了什麼,她沒聽清楚,跟著笑,兀自打量那首歪歪斜斜題名「夢」的詩,感覺孩子一瞬間離她很遠很遠。

誰教會他寫詩呢?女人回到餐廳的廚房裡,繼續煮義大利麵、煎魚、涼伴小菜──回想那麼多年前,她還是餐廳裡的陌生面孔,而今愈來愈多和她操著同樣口音的女人投入這個行業,似乎她們天生就是料理達人──事實上,她一點也吃不慣台灣變得愈來愈清淡的口味,但客人總是稱讚她,名之為「養生」,反倒兒子這時候和她站在同一陣線:「辣一點好!」

賺多一點錢好。寫詩真的可以賺錢嗎?她還在思索這個問題。她灑上起司條,送微波,一客焗飯轉眼就煮好了。或者罐頭肉醬送微波,拌一拌,一客麵又煮好了。一切那麼簡單而自然。像店裡的冷氣總會漏水,牆角總有剝落的壁癌,唯獨收銀檯後的神龕擦得晶亮──不知道土地公會不會寫詩?她捻來三炷清香,一願孩子平安健康,二願丈夫事業順利,三願爸媽別來無恙。

她很少想到自己。最多的時候是孩子,丈夫,然後公婆,然後又是孩子的功課。極少數失眠的夜晚,她才會想起那段仿若一點一滴被吸納進轟轟抽油煙機的愛情:在汗流浹背的夏季裡,他們一同牽手走經巷口的那家茶館、走經那株梧桐、走經小學校門口,就這麼直直的走著,走下去,沒有承諾也沒有誓言,更沒有盡頭,但男孩把她的手握痛了,她怯怯然不敢看向他,卻瞥見自己露在涼鞋外頭的腳趾有黑色的汙垢,使她整個過程中異常惶恐,直到男孩抱緊了她……(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