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急速發展大幅地提升人類福祉,卻也造成能資源過度開發與利用;近年來,國際間正邁向「永續發展」理念及建立循環型經濟體系,為推廣此理念,需先選擇適當工業區以推動能資源循環再利用,透過質量/能量平衡及循環再利用觀點,連結區內各產業之運作以強化生產機能,並配合「節能減碳、降低汙染排放」目標之規畫,創造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之環境。
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已推動「產業群聚能資源互補共享與循環再利用」多年,將各工廠多餘的能源與資源,藉由媒合及鏈結的方式,成為鄰近工廠可使用的能資源,以充分進行能源的有效整合及資源循環的鏈結使用。
臨海工業區為我國南部的工業發展重鎮,區內擁有鋼鐵、石化具能源整合互補性之產業聚落,且工業區面積大、廠家數多、廠家規模大、能源使用量大、廢棄物產量大等優勢。由於此工業區周邊區域尚有大發、林園等工業區,且區內主要廠商對於生態化推動有極高意願,因此具備推動工業區能資源鏈結示範潛力。
現階段,臨海工業區之能資源鏈結係以中鋼公司為中心,提供能資源給鄰近數十家廠商,提供能資源種類包括:蒸汽、工業氣體、爐石、礦泥、廢酸、粗氧化鋅、脫硫渣等共十三項能資源。中鋼公司鋼鐵製程伴隨產出之二次能源甚多,利用汽電共生系統以及廢熱回收系統,將餘裕能源產製蒸汽,再與工業區內鄰近工廠相互鏈結。
二○一一年中鋼公司共提供蒸汽給鄰近九間廠商,總共外售蒸汽約二百三十六萬公噸,約相當於節約低硫燃料油十八點二萬公秉/年;此外,由於鋼鐵產業製程需求,均會設置氣體工廠以同時產出氧氣、氮氣、氬氣等。在能資源整合推動下,共有十家廠商進行工業氣體資源(包括:氮氣、氬氣、氧氣、天然氣、焦爐氣及壓縮空氣等)鏈結。
以天然氣為例,中鋼公司每年可提供三點五噸天然氣供中鋼機械使用,相當於每年二氧化碳減量八十點五噸。
另一方面,中鋼公司爐石鏈結案例,由於其高爐製程中產生水淬爐石,可供附近中聯資源公司及永覲公司製成爐石粉,再利用於水泥拌混料;另一方面,產生之氣冷高爐石及轉爐石,可供中聯資源製成AC骨材,供瀝青混凝土廠作為原料。爐石鏈結總量為四百二十五萬噸,相當於每年二氧化碳減量約二百一十六萬噸。
至二○一二年止,臨海工業區目前已促成八項實質鏈結,總鏈結量每年約達四十二點八萬噸,相當於溫室氣體減量每年約十二點三萬噸,並將廢棄物再利用比例由百分之八十四點四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七點六,整體蒸汽鏈結比例可由百分之五點一提升至百分之八點六。
綜合以上,我國工業區之能資源鏈結如中鋼公司在臨海工業區之能源整合,除可促進產業原燃物料有效的投入,更可有利的分配和運用產出之能源,包含:電力、蒸汽、燃氣等資源,達成整體工業區溫室氣體減量之成效,值得加以推廣與宣傳。
目前政府希望將中鋼成功經驗,推廣至台中港工業區,並以中龍鋼鐵公司為主軸之區域能資源鏈結中心。在台灣追求永續發展的同時,亦面臨全球暖化的危機。爰此,推動工業區產業群聚,建構能資源共享鏈結,為「國家永續發展」及「產業永續經營」之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