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一)二十四日偕妻子彭麗媛(前排左三)訪問坦尚尼亞,坦尚尼亞總統基克維特(前排左二)與夫人迎接。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俄羅斯時,中俄雙方簽署了軍售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採購二十四架蘇愷-35戰機,以及四艘由雙方合造的拉達級AIP潛艇,這是時隔十年後,中國首次向俄羅斯採購重大軍事戰鬥裝備。
據官方央視報導,這次俄羅斯向中國出售的「拉達」級AIP潛艇靜音能力十分出色;四艘潛艇將由雙方聯合設計與建造,其中兩艘在俄羅斯建造、兩艘在中國建造。
報導稱,中方向俄採購的蘇愷-35戰機,被認為是「最接近第五代戰機的第四代戰機」,而且在中國研製的隱形戰機服役前,蘇愷-35可有效減輕中國空防的壓力。蘇愷35是先進的四代半戰機,有能力對抗美國F-22隱形戰機。
預料未來中國和俄羅斯還將達成更多新的軍事技術合作合約,如S-400遠程防空導彈,117S大推力發動機,伊爾-476大型運輸機,伊爾-78M空中加油機等。
習訪非 政經戰略意味濃
另一方面,習近平周日與坦尚尼亞總統基克維特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秉持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把中坦關係提升到更高水準。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出席兩國貿易、金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等領域多個合作文件簽字儀式。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坦將簽署總值一百億美元的巴加莫約港綜合開發項目合作備忘錄。
而面對各界質疑中國在非洲掠奪天然資源,習近平於二十五日發表中國與非洲關係的重要演說駁斥。中國大陸在非洲許多投資是鎖定石油、礦產。有些西方媒體批評此舉為對非洲的「新殖民主義」,認為中國援助非洲建設,主要為掌握石油等能源供給。
不過,習近平周一在坦國表示,願協助改造坦國鐵路,此舉被視為有助連接在非洲的中資煤礦。中方還計畫協助坦國開發巴加莫約港,此港是通往中國大陸、中東及歐洲市場的重要港口。媒體分析,習近平訪非,首站選擇建交已久的坦尚尼亞,允加強基礎設施援建,一者要鞏固身為開發中國家盟主的地位,二者也要拓展穩定能源供給的經濟勢力版圖,其中政經戰略意味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