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 護持天下第一佛

 |2013.03.26
122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大佛依山而鑿,經過數百年風雨侵蝕,岩石表層風化嚴重,岩石間隙雜草叢生,大佛面貌已被掩蓋,根本無法辨認」。大陸山西省蒙山大佛被湮沒六百年後,於上世紀八○年代被王劍霓發現,這項發現引起考古界、佛教界的轟動。對世界而言,蒙山大佛是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蹟、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在山西人的心中,大佛不僅庇佑萬民平安,也帶動當地的旅遊業。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二十公里處,佛像高六十三公尺,始鑿於西元五五一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是中國首座露天雕鑿的摩崖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早一百六十二年,也比「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十公尺,堪稱天下第一佛。

八十七歲的王劍霓從小就聽祖父講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多次瞻仰蒙山大佛的故事,「這裡曾經有無數民眾前來瞻仰,但在輝煌了八百年後,因戰火毀損和風雨侵蝕不見了蹤影」。山西省佛教協會表示,其實在亞洲佛教界,蒙山大佛並沒有「銷聲匿跡」,日本佛教界尤其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

在蒙山大佛重見天日後的二十多年,山西太原晉源區政府投入八千萬元人民幣,修繕了埋藏於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的蒙山大佛,並於二○○八年開放,成為朝聖、旅遊的勝地。

然而由於當地開採煤炭等資源,蒙山景區成了採空區,引發地面塌陷、崩裂,對大佛形成嚴重的威脅。為避免千年古佛成為「斜佛」,二○○八年以來,太原市先後申請國家和省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總投資近三億元改善蒙山的地質環境狀況。目前,已完成了大佛東西兩側危岩體治理、千層塔與大佛間地裂縫、採空沉陷區補充治理等工程。

太原市晉源區區長尤天栓強調,從過去的靠挖煤致富變為倚重「蒙山大佛」、發展「綠色經濟」的宗教勝地,當寺底村建設成了一個集佛事、生態、商業為一體的旅遊園區,隨著禮佛、參訪的人愈來愈多,底村又變得熱鬧起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