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又健康】 甜蜜的代價

楊乃彥 |2013.03.25
1447觀看次
字級

最新研究報導:每年含糖飲料、汽水造成約二十萬人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吃太多糖所導致的身體病痛相當複雜、超出想像。

「甜食有這麼可怕嗎?」嚐過「甜頭」的小朋友、老人家更是無糖不歡;因為糖比毒品古柯鹼更容易上癮。長期吃含糖量高食物易使胰島素居高不下(阻抗)造成早發性糖尿病、大腦發炎、焦慮、過動、疲倦、智商低、學習障礙、易怒、喜挑釁;傷口癒合能力低、易感染潰爛、經前症候群、肥胖、鮪魚肚、高血壓、高血脂、新陳代謝症候群、癌症等。

問題為何如此嚴重?因身體無法適應、處理大量吃進的糖,以致造成災難性病變。人體基因演化很慢,仍停留在遊牧漁獵時代。當時人類祖先一年只吃約六十公克的糖;現代人每天吃約一百五十公克的糖,學童每天吃約一百公克;相較下,成長數百倍。

二百年前蒸汽引擎發明,食物開始精緻化、白米和精製麵粉問世;加工食品逐漸取代傳統天然的食物,慢性、代謝性疾病也隨著快速增加,如今已成為疾病主流,占百分之七十的醫療支出,仍在持續惡化中。

三十年前,食品工業研發大量製造廉價高寡糖玉米糖漿的技術;現在年產八十億公斤,平均每人每年吃下三十公斤。此糖更甜、更容易上癮、促進食慾、肥胖、消耗體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上述所有後遺症。此糖已被廣泛地添加在各類食品中,被美國保健學者視為毒害身體的物質。

高血糖不只影響胰島素,也會使體內蛋白質產生變化,例如把血紅素改變成糖化血紅素,也會妨礙血中酵素活性,增加血液黏稠度,使微血管阻塞,引起心臟病與中風併發症。

加工食品糕點糖果中,也可能有反式脂肪酸,使身體更易發炎失控。這類病痛的年齡層正在下降,失智症也年輕化;個人、家庭、社會都付出慘痛代價。目前糖尿病的藥都只治標,都有嚴重副作用,例如引起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等。

改善之道在於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多吃天然、完整、新鮮蔬果、核果、豆類、藻類、菇菌類等高營養、高纖食物;以好水代替飲料;增加中度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做好個人情緒、壓力管理及身心靈整體健康。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