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報導,賽普勒斯危機並非只是金融問題,背後還隱藏著國際強權的戰略算計,更涉及到能源,甚至軍事層面。賽普勒斯本身「懷璧其罪」,加上與俄羅斯關係密切,讓自己曝險於東、西對抗的斷層線上。
賽普勒斯位於東、西方勢力交接處,歐盟與俄羅斯、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要衝,並有金融、戰略及天然氣三大籌碼。
金融方面,賽普勒斯一直是全球的「避稅天堂」之一,尤其吸引俄羅斯大亨在此成立「空殼公司」,並存放鉅額資金。當地俄商協會幹部皮尼克指出,歐元區製造賽普勒斯銀行倒閉的目的,在於使俄羅斯資金撤出此地,轉到其他歐洲國家。
軍事方面,如果未來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台,俄羅斯可能會失去設在敘利亞塔爾圖斯的海軍基地,賽普勒斯將成為俄國設立新基地的理想場所,而俄羅斯也將成為塞國對抗歐盟霸凌的有力助手。
更重要的是賽普勒斯發現豐富的天然氣。歐盟一直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當然期望以賽普勒斯的天然氣來對抗俄羅斯的敲詐;俄羅斯也擔心一旦賽普勒斯與歐、美合作開採天然氣。
俄語電台報導,美國國務卿柯瑞打算「直接打擊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地位」;指出柯瑞曾電告賽國財長,只要賽國保證讓美國積極參與天然氣的開發,並對以俄羅斯為主的外國存款大戶課徵百分之十五的稅,美國便準備出手援助。
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公開警告賽國總統不得考慮其他的紓困替代案,而俄羅斯正是唯一可能的替代方案。
紐時指出,由於俄羅斯拒絕提供援助,可能使賽普勒斯不得不倒向歐盟;但也可能因為歐盟粉碎了賽普勒斯的金融業,使賽國民眾對歐盟的積怨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