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債危機爆發三年多來,歐洲一直試圖挽救各國,但上周末在賽普勒斯和布魯塞爾歐洲聯盟上演的大戲,顯示賽普勒斯最終可能必須退出歐元區。
英國《觀察家報》二十四日報導,這次賽國問題在幾個方面可說劃下分水嶺,包括首度對銀行存款課稅以支應紓困所需;一國銀行首度必須停止營業至少十天,以免擠兌;首度實施資金管制,以避免資金外逃危機。
以往從未發生過歐元區各國政府通過了紓困案條件,卻在四十八小時後撕毀,陷入不得體的互相指責中。
德國的態度也從未表現得如此堅定,堅持一國如果不照要求去做,就讓它退出歐元區,並以賽普勒斯為例子。
如果賽普勒斯爭取一百億歐元紓困金的最新方案不被接受,則歐洲中央銀行(ECB)將面對壓力,以履行二十五日斷絕對賽國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援的承諾,造成賽國金融瓦解、破產,進而可能導致賽國退出歐元區。賽國進入歐元區至今只有五年時間。
這是歐元區三年來第五個紓困案。但這次不同於以往,德國從年初就堅稱賽普勒斯不是「體系的」問題。意思是說賽國危機和對歐元區的衝擊有限。但歐洲央行和歐盟執行委員會認為,每個歐元區國家發生的問題都是體系性問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賽普勒斯的金融和經濟模式已爛到骨子裡了,只有全盤翻修才有辦法救,德國不會花納稅人的錢去拯救俄羅斯百萬富翁在賽國的低稅率、高風險投資。在賽國金融領域,俄羅斯投資人居主要地位。
德國將於九月舉行國會大選,梅克爾不會在選前軟化對賽普勒斯的立場,即使必須犧牲賽國。以前是「大到不能倒」,現在是「小到無足輕重」。沒人知道她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