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遺址「馬丘比丘」步步走向坍塌

觀樞 |2006.11.10
64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樞綜合外電報導】位於秘魯南部庫斯科市西北部山區的印加遺址「馬丘比丘」,秘魯政府指出,一項未經任何環保影響評估、橫跨烏魯班巴河的橋梁興建計畫,將使馬丘比丘遺址喪失世界遺產資格。

海拔二千二百餘公尺高的「馬丘比丘」遺址,世人喻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在一九八三年就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遺址建於安第斯山兩座險峰間的鞍形山脊上,三面是陡峭高約六百公尺的懸崖,峭壁下是奔流的烏魯班巴河僅南面可供出入。

管理馬丘比丘遺址的Fernando Astete經理表示,當地有關單位在此興建了一座橫跨烏魯班巴河的橋梁,橋梁的建設使地質更形惡化外,還嚴重衝擊遺址的存在(包括影響觀光業的發展)。負責籌建的當局則辯說,橋梁是為了方便運銷農產品到市場,以利農村發展而建築。

如今,庫斯科法院已下令停止橋梁興建工程,並派巡邏警察駐防。根據秘魯法律, 凡破壞國家文化遺產者將監禁至少十年。

不久前,多國科學家在馬丘比丘及其周圍,共發現七大地質構造缺陷,受此影響,因而遺址的面積有緩慢移動、下陷及坍塌的危險。

這七大地質缺陷分別存在通往馬丘比丘的公路、山頂旅店、三窗神廟遺址、印加橋,以及馬丘比丘遺址周邊一些地區。

科學家稱,隨著馬丘比丘所在地基和石層的逐漸磨損,將產生嚴重後果;秘魯政府聞訊,已提出七千萬英磅(近四十四億台幣)的緊急搶救計畫,以保護馬丘比丘遺址的完整性。

「馬丘比丘」在印加語意為「古老的山巔」,由印加王帕查庫提(Pachacuti)於十五世紀興建。其聖潔、神秘的氛圍,名列全球十大懷古聖地,在當時是座繁榮興盛的城市,也是印加人舉行宗教儀式的聖城,它也是神學和天文學的研究中心。印加人在此也建立了農業,雖然地形險峻,卻有完善的灌溉系統。

除了農業區,城市還區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以宗教建築、祭壇及貴族宅第為主,其中又以太陽神廟最著名;太陽神廟也是觀測太陽運行的天文台。下城區則是民宅和倉庫。

十六世紀中期,印加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毀後,遺族從首都庫斯科退守安第斯山區,「馬丘比丘」是最後根據地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