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往生已過十個年頭,雖然逢年過節、親友聚會或她的生日、忌日,大家都還是會「自然地」談起奶奶在世時的點點滴滴。但平常我們總是把這分思念放在內心深處,盡量不要因不捨得而影響現實生活,只有小姑姑至今仍走不出「另類牽掛」的陰霾。
奶奶有五兒兩女,但她與小姑姑感情最好,兩人無話不談。個性極為溫和靦腆,幾乎不曾發過脾氣的奶奶,有什麼心事或身體不適,都會向小姑姑傾吐。因此,奶奶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就經由小姑姑揭露出來。
爺爺先走一步後,住在南投山區老家的奶奶,拗不過兒女和子孫的懇求,勉強答應北上依親,但基於傳統的舊觀念,她始終只能與我開國術館(後來改名整復所)的爸媽同住,因為其他伯叔白天都得外出工作,無人可以長期照料。
同樣和奶奶很有話說的我,深知她最想要和小姑姑同住,小姑姑也希望能打破傳統舊思維,但兩人都不敢開口。直到我生產做完月子,請小姑姑幫忙帶小孩(全天),奶奶才順理成章「偷渡」到小姑姑家,安享餘年。
或許因為這層關係,令小姑姑更加無法忘懷,她不但「刻意地」朝思暮想,也常在夢中與奶奶對話。
除了噓寒問暖、閒話家常外,她說奶奶有時還會向她訴苦,道出需求,讓她疲於奔命、往返寺廟燒香,甚至透過「觀落陰」,想要探知奶奶現在過得怎麼樣。
我常告訴小姑姑,奶奶心地善良,樂天知命,畢生不想麻煩別人,包括自己兒女,她怎麼可能在另一個世界,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牽腸掛肚呢?小姑姑卻始終不置可否。
心裡不禁暗忖,慎終追遠、緬懷親人或祖先,確實可以讓我們心靈有所依歸,也更懂得知福和惜福,但過分鑽牛角尖,將自己拘囿於晦盲無垠的窠臼,徒讓平靜的生活掀波,應該是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