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融合觀念 須從小培養

劉瑞玲(南投市/教師) |2006.11.10
463觀看次
字級

台北縣三重市公所舉辦徵文,台菲混血兒張姓國中生投稿「我是混血兒」,獲得佳作。張生在文中寫道:「因為我是混血兒,所以常被人取笑或看低。…他們總是愛罵我一句歧視的話,就是死菲律賓人。每當聽到這句話時,我總是非常難過,就好像一把利刀刺進我的心臟一樣…。」

這篇文章道盡了「新台灣之子」心聲。隨著外籍新娘日益增多,台灣有愈來愈多的「新台灣之子」,政府近些年來對這群新住民提供了不少協助,但社會上確實存在歧視,對外籍新娘污名化,對台灣先生也習慣指指點點。

如果成人世界把歧視外籍配偶家庭成員,當成「沒什麼惡意」,或很沙文主義的「擔心」台灣血統品質「向下沉淪」,那麼不論有無意識,歧視新住民的文化,將繼續成為台灣的社會景觀。

誰有權力輕蔑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同胞呢?選舉已帶來外省和本省族群的撕裂,邁進多元化族群的台灣社會,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該學會不同族群的互相尊重,學會自省和慈悲。

「新台灣之子」因外觀和「純種」台灣人有差異,常在學校遭語言暴力傷害,同儕間的「童言無忌」,可能是言者無心,也可能是蓄意嘲弄,在群體中的弱勢,往往都是最敏銳的,都會刺傷赤子之心,當小孩體驗到童年的羞辱、憤怒和無助感帶來的痛苦,勢必影響人格發展和人生。

報載張姓國中生,面對生活周遭的敵意,他發誓要更努力,但並非每個「新台灣之子」都能「化悲憤為力量」,學校輔導室該多注重這方面的專業輔導知能,用心經營這群「新台灣之子」,培養族群融合觀念該從小開始,學校教育是最好的切入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