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高彩度的風景。圖/葉語婷
文與圖/葉語婷
我喜歡短暫的旅行。當日來回,簡單的火車或巴士就可抵達,即使步行也不遠。從熱帶島嶼回來後,總有著「不如寫寫旅行吧」的念頭,第一個想到的竟是交通工具。
小時候住在眷村,街巷之間不僅窄仄難行,更像捉迷藏似的,街景大多是長滿青苔的灰色屋頂銜接再高一些,有著九重葛竄出鐵銹欄杆的低矮建築。從這條巷子到另一端,僅存著些微差距,如果不是雙腳每日經過,肯定迷路。
格子般的巷弄,加上分岔斜角小巷,安靜的下午,三、四個小孩從不同地點,來到位於司令台後方的公園。我從街巷最底,一步一步經過紅磚房屋,上坡,一棵結實的雞蛋花樹在別人的庭院,深呼吸後右拐,路寬闊了,不過小巷仍從大路分歧,彼此接續,或者平行。走著走著,對於距離逐漸失去衡量的標準,且愈來愈信任自己的雙腳。
曾經與朋友討論旅行,得到「我真是小家子氣」的結論。朋友休假一個星期,入住峇里島五星級飯店。她的手機裡躺著南洋風味,簡約布置的房間一隅,再滑一下,白色浴缸堆疊淺色玫瑰花瓣,彷彿可以聞到香氣。
那樣不會不習慣嗎。我忍不住問。
怎麼會呢,這才是人生享受。朋友瞪大眼睛看著我。
之後的話題便圍繞著那樣的生活是如何悠閒愜意,早上游泳,晚上觀賞與海相連的夕陽,然後做SPA是如何舒服等等。聽著聽著,那樣的日子的確接近完美,可是如果身在其中,雙腳閒置在那裡,我大概會感到非常焦慮吧。
因為沒有生活的氣味啊。我說。
真是小家子氣。她搖了搖頭。
後來我真的思考起我的旅行(如果那也稱得上旅行的話),的確屬於小家子氣一型。地點通常是巷子裡面的書店,以及咖啡館。轉入巷子,可以明確感覺,有人在那裡生活著,愉悅或憂傷,又或者和我一樣,只是剛好走進這條小巷,互不相干,但朝彼此身後的路走去。偶爾路上看見貓咪,不過牠們不像家貓,看見遠遠有人,迅速橫越馬路,鑽入車底。追上去後,蹲下一看,貓咪不見了,只剩淡漠的灰色輪胎。
偶爾也拍照。別人家的晒衣桿,彩色衣架一格一格,不疾不緩,不管時間怎麼推進,就是那樣好端端排著隊伍,保持良好距離。我走近,把他們與天空,接續入鏡。天氣不好,就走騎樓,我通常走得很慢,櫥窗裡的假人,掛滿各種顏色的布料,停下腳步構圖,後面行人紛紛越過我。
還是依這樣的節奏行走。
簡單,短暫,循著凌亂路線步行的一日,小家子氣旅行。
●
不過偶爾也要不一樣,回到「不如寫寫看旅行吧」的熱帶島嶼之行以後。
想到五天的旅行(這真的可以客觀地稱為旅行了),好像萬花筒一般,這一秒與上一秒存著些微差異,僅僅花色樣式的不同,當然也有可愛零碎的片段,可是最有感覺,仍是一個人搭飛機的經驗。
給另外一位朋友寫信,也只提機場與候機室。
小心翼翼拉著我的行李,走在半夜四點的機場。整座機場幾乎看不見旅客,光潔的地板映出每一間航空公司名稱,好像來到另一個鏡面世界。等待片刻我翻開書本,可是沒辦法閱讀。走到戶外,黑色的柏油路延伸,路燈暈著昏黃,夾雜著水珠。
空氣是冷的。
肚子慢慢回復感覺,找一個角落,拆開剛剛買的蛋糕、小瓶優酪乳。
回程的機場也是慢慢擁擠起來的,不過是從豔陽到大片的日落。登機門旁,大家冷靜地等待,無數個空位被太陽晒著,椅子的顏色都褪了。我偷偷打開當地超市買的零食,並且把書打開放在腿上,喀嗤喀嗤,一邊看書,一邊把它吃完。袋子裡還留有味精,我想把它們倒進嘴巴,可是我沒有,回到台灣後,發現背包沾滿土黃色,帶著大蒜氣味的碎屑。
寫完了以後,自己看了兩遍。
看不見當地的特色與景觀,也沒有歷史淵源,總之是一段不及格的旅行心得。
長時間的旅途,只把腹部的感覺放得更大。心理感受不敵生理反應,記起的盡是與吃有關的細節。所謂熱帶島嶼旅行,濃縮記憶,只剩起飛的飛機留在半空,再濃縮,緩慢闔上雲朵的眼睛,以及蠕動的胃。
這麼說來,「小家子氣旅行」,似乎更人性化,而且有餘裕。走路的時候,長時間把鈔票握在手裡,不如隨意讓找零放在口袋,走路時發出叮噹的聲響。環繞市區的自行車步道。非假日,沒有行人,只剩巨大的高壓電塔滋滋作響。
因為是遠足,所以記得當日的陽光好像一包剛拆開,新鮮的乖乖。
搭火車到侯硐。走上階梯,越過鐵道,前方兩條分岔的路,我不往左,也不往右。把麻布包放在榕樹旁的石階上,忽然發現它真是個不錯的旅伴。
這大概就是零碎可愛的片段。菲律賓,街上盡是高彩度的風景,所有的顏色個性分明,卻和諧地包容彼此。
第一次上街,就喜歡這裡的巴士,熱情而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