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機要費案起訴書中提到的一百三十二萬元鑽戒,真相如何民眾都很關心,但總統府說法一日數變,陳總統的說法也前後不一,一顆亮晶晶的鑽石卻剔透不了真相,也晶瑩不了第一家庭成員的心,真教人浩嘆。
陳總統第一次接受陳瑞仁檢察官訊問時,否認曾以國務機要費買首飾等送夫人,陳瑞仁在第二次訊問,以鑽戒戒圍等證據再問,陳總統即改口是餽贈夫人,但前天總統府先是改口「送珍媽」,晚間卻說「待確認」,公共事務室主任李南陽還強調,從未用國務機要費購買鑽石等精品,第一家庭購買精品都是自行支出,外界所說的精品等發票,均核銷使用於公務和機密外交,並未流入私人口袋。
說實話是誠信的表現,陳總統貴為一國之尊,更須為民表率,事實只有一個,一定有人對這鑽石的來龍去脈說謊,總統府是公門,怎能為了圓謊而顛三倒四?希望未來的法院審理能澄清疑雲,讓人民了解真相。
莆田客(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陳總統利用「向人民報告」說明國務機要費案,可是至今連鑽戒送給誰都出現了三個版本,真是匪夷所思。
陳總統為鞏固深綠支持者,訴諸經驗法則:「阿扁薪水都減半了,怎會去貪那一點點錢?」但是連顆鑽戒的流向都說得顛三倒四,就不符經驗法則,可見「向人民報告」是以簡單的詭辯邏輯,緊抓住不懂思辨者的心。
有個笑話,一位農民所種的西瓜老是被偷,農民守株待兔抓到小偷,未料小偷居然開著賓士,不承認偷西瓜,反而訓斥農民:「我都有錢開賓士了,還會偷西瓜嗎
?」這是個弔詭的答案,就像「有錢人永遠不會去偷錢」一樣,根本有違法律的辯論邏輯。
記得有位影星曾因偷竊案被移送法辦好幾次,另有富家女偷竊成癖,每每送去警局都請家人交保。許多偷竊的現行犯家中都很富裕,他們的行為是習性使然,看到東西若不偷,就會手癢的「精神感官障礙症」。而第一家庭似乎另有「貪小便宜症候群」,如搭飛機買經濟艙,再由航空公司免費升等,羅太太和阿卿嫂的薪水由總統府和國安局支付,在百貨公司與鐘錶行購物大殺價等,足以印證。
貪念和節儉不同,貪欲寬以待己,加深物質上犯罪的欲念;節儉是嚴以律己,克制自我的生活需求,「典範在夙昔」,從剛去世的陳定南身上可窺見一斑,兩相對比之下,人民寄望第一家庭說明鑽石真相,無異緣木求魚,看來只有靠司法審判來釐清事實了。
吳一忠(嘉縣水上/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