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普門中學的黃譓澖,推動環島氣球義工計畫,主動聯絡廠商贊助氣球,把快樂帶到八八災區及全台教養院。
圖/中央社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花蓮女中二年級學生王溥琳和在家自學、註冊於羅東國中三年級的陳慧潔,獲「第十三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並被推舉為親善大使,五月將代表台灣前往美國華盛頓與全球義工代表交流;龍門國中陳昱安、普門中學黃譓澖等九人則獲「全國菁英獎」,主辦單位將以他們的名義,捐贈兩萬元善款給指定的公益團體。
王溥琳自考上花蓮女中後,就加入紅十字會當義工,體會到長輩的心,化解長輩的固執與一般人對他們的誤解,因此又成為老人之家的義工。
她發現老人生活缺乏重心,失去對生命的熱情,便突發奇想,自創「孔雀魚計畫」,利用資源回收品製作生態瓶,邀長輩一同飼養,讓他們分享養魚經而精神爽朗,該計畫更獲韓國老人機構讚賞,希望帶回去給機構長輩學習。
陳慧潔 同學當她是大姐姐
陳慧潔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擔任義工,主動和學校聯絡,打包多餘的營養午餐,送給附近的獨居長者。為了讓服務的時間有彈性,選擇在家自學,隨著服務經驗累積,學會與族群互動;她不把自己當青少年,同齡的同學都當她是大姐姐。
國二時,她協助高中生舉辦飢餓三十的活動,更因為了解東非饑荒的嚴重性,獨自策畫募款音樂會,號召四十名不相熟的義工參與,兩小時內募得五萬七千元,還獨自遠赴多所大學,演講她的「生命故事」。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任命她們為親善大使,因為兩人的服務都具備「自發」和「分享」的要素。
普中黃譓澖 想全台做義工
在全國六千五百五十九名青少年義工中,另有九人是「全國菁英獎」。陳昱安四歲時罹患血癌,靠哥哥移植骨髓而治癒,繼哥哥陳躍升三年前獲得「親善大使獎」,弟弟也因志願服務得到菁英獎,他對古蹟導覽有興趣,希望將先人智慧傳達給更多人知道。
他舉同樣獲獎的脊髓損傷者耿美琪為例:「你沒看到她的故事以前,不會知道一個行動不便的人肯為人付出,還是拔草、澆水,對她來說這麼累的事,別人不做但她做了,就是她得獎的原因。」
耿美琪說,服務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很幸福了,能靠自己的力量保護別人,很快樂。
蘭陽女中三年級的林芷蔙,從小就隨媽媽到佛光山服務,喜歡助人,因為加入歌仔戲傳習班,拉近與長輩的距離,武生是她的專長,但為了取悅長輩,甘願扮演丑角。
普門中學的黃譓澖很有勇氣,單車環島到八八災區送孩子氣球,祈盼孩子不放棄希望,她的目標是走遍台灣做義工;新竹市南華國中三年級的彭立宇,因為淨灘、常主動幫學校出公差,獲「傑出志工獎」,也是青輔會選出的志願服務校園推廣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