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位叫雷莉絲的兒科醫生,她退休後在九十一歲高齡時又開了診所。經她治愈的兒童不計其數,更令人驚奇的是,她現在已經一百多歲了,仍然在崗位上忙碌著。
有人不解地問她,你為什麼要放棄安逸、享福的生活,而選擇忙碌的工作呢?雷莉絲微笑著回答說:「只要有工作,我就感到其樂無窮。」
在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緊張忙碌工作的時候,非常羨慕悠閒的生活,總希望有一天能放長假,讓自己好好放鬆一下;可是真正到了放長假,突然又會懷念起忙碌工作的日子來。
因為工作雖然辛苦,但是過得十分充實、有意義。反而悠閒得無所事事的時候,心理難免惶恐起來,這樣下去,自己的明天在哪裡?
長期緊張、忙碌的工作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傳統的養生之道也多強調要休息和寧靜。事實上,生活如果過分地鬆弛、散漫,同樣也不利於身心健康。有這麼一句話:「閒散猶如酸醋,會軟化精神的鈣質。」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壓力,無所事事的,就會在閒散中慢慢磨去意志,鈍化思想,就會感到莫名的空虛、寂寞和孤獨,這樣勢必會有損身心健康。
星雲大師的名言:「忙,就是營養」;美國教育家卡耐基也說過:「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也是最美好的藥。」生活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忙碌的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抵禦孤獨、憂愁等不良情緒,還能給人帶來歡樂和充實,進而促進身心的健康。
保持適當的忙碌,這味世界上最便宜、最好的「藥」,你得要堅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