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女兒牙齒角落出現一個小小的缺口,和老婆討論後決定帶她去看牙醫。
行前就特別囑咐女兒,「看牙醫時不必害怕,爸媽會全程陪在一旁」、「要勇敢把嘴巴張開」,女兒堅毅地點點頭,似乎對於看牙一事沒有任何一絲的恐懼;但等到真正躺到牙醫診所的診療椅時,情況卻又完全不同了,女兒拚命地掙扎,死也不肯張開嘴巴,即便我和老婆兩人極力安撫,外加護士小姐好意勸說,折騰了快二十分鐘之後,仍得宣告放棄,向牙醫師道歉後,趕緊帶著孩子離開。
返家途中,我和老婆的心情都不是很好,女兒年紀雖小卻也感受到那股低氣壓,哭得淚不成聲。於是我思索著究竟是往返、候診耗費一個多鐘頭卻一事無成使我懊惱?還是女兒可能得忍受蛀牙之苦讓我心煩?甚或只是女兒的表現使當爸媽的失了面子而不高興?因此,我耐住性子,只針對女兒的「不夠勇敢」及「答應了卻沒做到」來指正她。
對於一個小小孩來說,躺在偌大的診療椅上確實是件恐怖的事,因此女兒看牙時的堅不張嘴,也讓我懂得身為父母要開口指責孩子前,是否應該認真想想自己的不高興究竟是所為何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