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捷運站到碼頭短短十幾站的接駁公車司機,一改以往刻板印象,主動在乘客上車時,說聲:「你好!」下車時說聲:「謝謝!」不管車上是否有電子跑馬燈,都會沿路報站名。我想這用意是提高司機的服務品質,也讓人潮不斷的觀光客,可以在公車上隨時找到需要的景點,而下車隨心自由逛。
一年下來,大部分司機的形象都變得端莊而禮貌客氣了。沿路問好與報站名的音量,也由開始不好意思的低沉含糊,到現在的落落大方而鏗鏘有調。一年前的他們,可多是邊幅不修、穿著夾腳拖,衣著邋遢,一副不太理人,只把開車當作是「工作」的傳統司機。
現在,大多的司機們面帶微笑、客氣地向乘客們問好;報站名時,字正腔圓的咬音,也展現了他們自信喜樂的一面,讓乘客的精神為之一振。
然而,不盡然每個司機都如此。有的只是嘴巴問好,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也不看乘客群一眼;有的報站名,像是餓了幾餐似地低沉無力與不願。尤其在冬天晚上搭上這樣的車,車外黑壓壓一片,車內寂靜無聲,聽見司機那低沉含糊而悶著的嗓音,活像靈異的音波在車內似有似無地一站一站乍現,加上那「你好──謝謝」的低八度嗓門,讓人有點搭上靈異公車的詭譎。
順應新時代新趨勢,消費意識的抬頭,服務品質也跟著提升,個人工作的習慣與態度也要跟著進步,有人停滯不前,有人選擇改變。改變習慣,是一種困難,卻是學習和成長的開始。我想司機們除了欣喜自己的改變,更欣喜乘客對他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