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底珊蒂颶風侵襲美東,造成重大傷亡,瑪莎‧葛蘭姆舞團部分舞台及服裝設計毀壞。年初舞團重建經典舞碼《迷宮行》,舞台和服裝都重新設計,選中台灣舞者簡珮如主跳,在紐約喬伊斯劇院演出深受好評;簡珮如的舞姿還登上《紐約時報》主照。
簡珮如是繼許芳宜後,第二位考入葛蘭姆舞團的台灣舞者。這回舞團年度公演因強調重建舞碼,一演兩周,《迷宮行》被列為主要強打,獲《紐約時報》頭條報導,並稱該舞選擇簡珮如等年輕優秀舞者主跳,是最佳的重建策略。
《迷宮行》是葛蘭姆一九四七年的創作,靈感來自英雄「特色斯」在迷宮中殺死牛頭怪的希臘神話。葛蘭姆將特色斯一角改為女性,故事隱喻女性對性的掙扎及對父權的對抗,原版舞台在日本藝術家野口勇設計下形似女性骨盆,展現強烈女性意識。許芳宜當年在葛蘭姆主跳該舞,在國際一炮而紅。
這回《迷宮行》重建,找來義大利舞蹈家、歌劇導演Luca Veggetti重新設計舞台,讓該舞難度更高。去年才跳過原版《迷宮行》的簡珮如說,Luca讓舞台全空,只用燈光代表迷宮;但該舞很複雜,沒了舞台可互動,更難判斷座標,讓她一度心慌,直到Luca建議她「靜下心來,感覺光在哪裡」,她才找到訣竅。
葛蘭姆舞展昨天畫下句點,票房場場爆滿。簡珮如說,她在《迷宮行》演殺死牛頭怪的女英雄,但在另齣《Phaedra》中演牛頭怪的媽媽,不同角色對照,很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