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來到名聞遐邇的台中公園,無不讚賞湖中「湖心亭」倒映於一泓池水中的美景。但鮮有人留意到「望月亭」邊小土坵上的「砲台山」,有一座不甚起眼的「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
它不但在台中市棋盤型街道改革過程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更是推動台灣地區都市計畫運動不可或缺的地籍測量最原始的基準點。
「砲台山」是台中公園的最高點,標高九十公尺,早在一八九八年日據時代就建有三角原點。但歷經將近百年來之屢次地震、颱風、豪雨等之損壞後,台中市府遂於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九月三十日在原址上,經台中市中央國際同濟會捐資,精心設計並加予整建美化,使此基準點成為富有意義的地理勝蹟。
這三角原點中心碑以棗紅色大理石構成四方體,碑高一‧四二二公尺,造型雍容大方,碑台平頂以圓形銅質中心點「十」字標示東西南北向,而由此做為全島地籍測量之依據。
中心碑以金字刻有詳細資料記載地籍測量之歷史來由。但二十九年來碑台因在老樹蔭下濕氣重,其金字早已發霉變黑不易詳讀,因此市府最近重修而以鐵絲網圍起來暫無法靠近。
今特將中心碑台各面的資料詳列,以供讀者遊興。
(一)、前台灣省府地政處許宗德處長之誌文:
「地籍測量是建立地籍之基本工作,而測量之實施,首應作建基本控制點——三角點,以為準據。台灣地區地籍測量所依據之三角點,則由本三角原點推算而作建者。本點應屬台灣地區地籍測量最原始之基準點,等級列三等三角點,編號為第八十九號,測設於一八九八年(民前十二年)八月,迄今已歷八十六年。由於風雨侵蝕,土坵呈崩潰現象,為維護其完整,經台中市政府加以整建美化,並提供國人觀賞,盼國人觀賞之餘,當知其係地籍測量之準據,且具史蹟價值,共同維護之,圖國家建設之本焉。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三十日。」
(二)、三角點地籍資料:
經度:東經120度40分30秒
緯度:北緯24度8分49秒
原點高程:89.598公尺
銅標高程:91.020公尺
台中市中央國際同濟會也同時捐建一座「台灣測量三角原點紀念中心碑」(左圖),在原點中心碑前方十公尺處。其設計新穎,約有六公尺高的水泥柱台,豎立在公園西南處,十分搶眼。
期盼遊客走到此處,多看它一眼,撫今追昔,懷想中心碑對台灣之貢獻。
台中公園建於一九○三年,內有四千多坪之日、月兩池。一九○八年全島縱貫鐵道通車典禮時,在池中築亭以供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觀賞休息。這池亭面積三○‧二四坪,其屋頂為圓曲線加攢尖頂,加以潔白亭榭浮於池上,乃成為台中市地標。
一九一○年日皇室北白川宮輝久親王及英國大使也相繼來訪,可見其盛名迄今未衰,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