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女性左眼球痛到不能轉動,診斷竟是頸後肌肉群導致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引起。醫師指出,長時間姿勢不良又缺乏運動者,最容易罹患,找到激痛點可對症治療疼痛。
三十四歲王小姐,三年前發現視力無法對焦,左眼脹痛,疼痛擴及後腦和後頸部,三個月來,脖子和眼球都不能轉動,一動就痛到不行,僅能直視前方,檢查視力、視神經都正常,最後求診疼痛科。
榮新診所疼痛控制主任醫師胡新實表示,第一眼看到王小姐,還以為她左眼失明,因為眼球只能固定在遠方一點上。後來發現她頸部一條肌肉受傷,導致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他解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原因為肌肉過勞、發炎、受傷等,加上維生素不足、代謝問題、器質性疾病或肌力使用不當,在肌筋膜上生成激痛點並使肌筋膜短縮,當該肌肉被伸展時,激痛點被活化,就疼痛。
胡新實說,治療須活化激痛點,恢復肌肉功能,所以要先確認激痛點位置,降低激痛點敏感性,再伸展、強化該部位肌肉。疼痛部位與激痛點未必相同,例如臉頰疼痛,激痛點不一定在頭部,有可能是腿部。
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都曾發生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稱為肌筋膜功能不良。好發在二十七到五十歲之間,平均疼痛時間可達五、六年以上。3C商品正夯,不少人長期使用電腦,胡新實提醒,這些低頭族,容易斜方肌痠痛。碰過最年輕的是十一歲男孩,天天用滑鼠,右手竟抬不起來。
他強調,民眾如有慢性疼痛困擾,不要急著吃止痛藥,可先嘗試泡熱水、熱敷、讓血液循環變好,也可在醫師建議下,適度伸展,能讓疼痛改善。
汐止國泰院長簡志誠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相當常見。來疼痛門診的患者通常有兩種,一是不知道要看哪一科,另一種是看了好幾科都不會好,疼痛門診主要幫助病患找到疼痛原因,再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