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熱汽球風潮正熾,但是否安全?
操作人員是否符合規定?相關督導及管理機制是否完備?政府未制訂熱汽球管理法,國內各地已陸續舉辦熱汽球體驗活動,潛在風險,令人憂心。
台灣地形特殊,氣流變化大,熱汽球動力來自燃料瓶,瓶內盛裝的是高燃性氣體,相關安全措施稍有疏忽,即可能發生意外。若業者良莠不齊,更增風險。
立委催促民航局儘速訂定熱汽球管理法,但嚴謹的法規僅能降低出事率,更重要的是落實管理,加強對業者的輔導、監督與安全檢查。
行政機關要專業單位隨時臨檢,務必做到零故障,以確保愛好熱汽球活動的民眾安全。
劉韻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