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散文 --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 上

孫彤 |2013.02.27
1577觀看次
字級

早春,日本,一個名叫箱根的鎮,花在樹枝頭,我在人群中。

本應舉頭望,卻在低頭看;本應入眼連綿不斷的緋紅,入眼的卻是星星點點的金黃;本應是千折百轉來看滿樹櫻花,卻不經意被草地上的蒲公英攫取眼球。

人如織,花如錦,笑靨如花,歡聲如歌。置身其中的我卻顯得另類,一副落落寡歡的模樣。

不由質疑自己:為何來到這裡?我是真的愛櫻花嗎?愛這種生命不過七天的短暫一現的花朵?在我眼中的櫻花不過像是洗舊了揉皺了的手帕,櫻花怎麼能夠和蒲公英相比?蒲公英寂寞中綻放,漫山遍野,玲瓏的花瓣重重疊疊,畢生之中把那種純粹的太陽的顏色,詮釋,展現,向天際。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可以食用的。」

母親如是說。母親告訴我的時候,她的頭髮是烏黑的,陽光下緞子一樣閃爍,隨風飄揚。母親認識許多可以吃的草,每一種都能夠說個頭頭是道,以至於我家每一年春天的傳統節目踏青,最後都不可避免演變成了秋天似的收割,收割野菜:一袋子的鮮嫩的青色,沉甸甸,泥土摻雜著陽光的味道。

在母親的啟蒙下,有些野菜我是識得的,從小就耳熟能詳。我偏愛薺菜,而且總是固執地把薺菜稱為「薺薺菜」,原因始於我咿呀學話之時母親的教導,至今未改。我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乍暖還寒時節的料峭春風裡,我驚喜地發現了田野中的寶藏:鋪天蓋地的「薺薺菜」迎風招展,而且,特別嫩綠,特別肥大。

「這不是薺菜,這是蒲公英。」看著我興沖沖而來滿懷的收穫,母親給我講解兩種野菜的差異:雖然兩者都是鋸齒狀的,蒲公英的葉子比薺菜的寬厚,最主要的是,薺菜開的是白花,而蒲公英開的是黃花。所以,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

我搞錯了,因為挖野菜不能夠等到開花,開了花就老了,草一樣嚼不動。「但是,蒲公英也可以吃的。」母親安慰我說。

涼拌的一大盤,醋的酸,鹽的鹹,蒜的辛辣,阻隔不了蒲公英的苦。我吐掉了,吐掉的是整整一大口濃綠的汁液。我吃過的野菜,薺菜是清甜的,馬齒莧是黏滑的,豬耳朵菜有一種發澀的硬。美麗的蒲公英卻是苦的,那種苦,透徹心底,傷筋動骨,在我意想不到的品味瞬間爆發。

「不要吐,仔細咀嚼,蒲公英苦中是清的,香的,甚至還會發甜的。」母親自顧自挾起一大團蒲公英吞嚥,並引導我嘗試,她還把蒲公英和我最愛的豬肉翻炒在一起,蒲公英肉絲,肉絲被接連不斷的筷子一搶而空,剩下孤零零的蒲公英。

「甜的生熱,苦的敗火。」母親依然不折不撓勸說,只是,響應的只有她一個。姐妹三個,包括父親,象徵性地挑挑揀揀,蜻蜓點水而止。

母親依然在喋喋不休:「我年輕的時候,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少吃沒喝的,春天裡我就挖野菜,儲存在玻璃瓶中,捱過了飢餓的難關。我的口糧,節省給了你們姥姥姥爺,你姥爺說,要不是我這個女兒,他早就餓死了。」

「有這樣的年代?幸好我們沒出世。」我和姐姐妹妹不以為然,嘻嘻笑鬧。

「那個年代,我怎麼沒有認識你?好讓你支援我一些糧食。」父親也加盟玩笑,只有母親一個神情莊重。因為喜歡吃野菜,母親被父親起了個外號:「野菜根兒」。

那一大捧被我誤摘的蒲公英,一大半枯萎了,一小半被母親一人吃下。全家所有的人想不到,母親後來會不得不依靠蒲公英救命。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可以入藥的。」

父親懷抱著那一大包的蒲公英,像是抱著幾代單傳的獨子。父親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對此母親有些遺憾,父親從不在意。

那一年,母親生病了,癌。中醫和西醫,形形色色的診斷,得出的結論大同而小異,預測了母親為期不多的餘生。偶爾得知了一處偏遠山區有祖傳祕方,父親連夜上了路。回家的時候,父親結實的牛筋底皮鞋磨破了,帶回七包草藥。祖傳祕方就是這七包草藥,舊報紙裹著,每一包上面都有歪歪斜斜畫上的鉛筆印。那個開具祕方的「神醫」告訴父親:一道代表第一天服用,兩道代表第二天,以此類推總共是一周的劑量。神醫不識字。

「這不是蒲公英嗎?」母親打開祕方說,風乾的蒲公英她依然認得。之前,我知道父親已經揣著這包祖傳祕方登門求教了名堂老中醫,證實了七包祖傳祕方無一例外都是蒲公英。老中醫定論:蒲公英確實是一味藥,癌症病人服用壞不了但也好不了。「吃還是不吃?」父親沉默,一聲定音:「吃!」不能手術,不能化療,蒲公英是母親最後的一線希望。

蒲公英需要磨碎的。父親借來一隻老式藥鑊,鏽蝕斑斑,古怪的狹窄弧形。把蒲公英枯萎的長條放進深凹的槽,然後拿著那個兩邊帶著手柄的輪狀物,不停地研磨,來來回回,直到蒲公英粉身碎骨。飛灰的蒲公英再裝入空殼膠囊,母親每次按囑服用的是一大捧,父親的那雙大手才能裝下的一大捧。

父親的大手已經布滿了老繭,教授的手變成了老農的手。我的手也一樣,煙灰色的繭子結上了細嫩的掌心。這些由水泡突變而成的繭子是生鐵製成的藥鑊用生鐵一樣的力量造就的。

蒲公英只是主藥,藥引子是壁虎。悶熱的夏夜,姐妹三人一行出發,開始每日不間斷的「獵虎」行動。姐妹主獵,細長的個頭夠得著牆上匍匐的獵物,手到擒來抓住了一隻,不滿意,因為壁虎尾巴斷掉了,再來,終於活捉了一隻完整的。一旁的我趕緊磕開手中攥著的生雞蛋,只是打開一孔,讓活生生的壁虎沾進蛋液,然後再用另一手中的溼面,團封住雞蛋孔。姐姐拿著生雞蛋中尚在掙扎的壁虎跑步回家,在爐火中烤熟了,還要磨成碎末,這才成了。藥引子還熱乎乎的,搭配著蒲公英服用。

姐妹三人原來一直懼怕壁虎。可是後來見到壁虎,無論何時何地都十指大動。當然還有蒲公英,只要見到就連根扯下。蒲公英的花季長,花敗成絮,小雨傘的花絮因風而起,落地即生。蒲公英隨遇而安,隨處可見,因而母親有了充足的藥源。母親從春吃到夏,秋,冬。

到了第二年的早春,當蒲公英又在雜草叢中露出尖尖角的時候,我不用採摘了,母親也不用吃了,因為母親已經走了。母親走的那一天也有漫天遍地的飛絮飄揚,但不是蒲公英,是雪花。

(待續)

得獎感言

愛,是不能忘記的。父母輩以及祖父母輩的經歷,對於今天的我們,都是平凡中的傳奇。我們需要的是傾聽、思考、體會、傳承。



感謝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設置的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給了我們展示愛並傳承愛的一方淨土。



評審意見

蒲公英是再平凡不過的植物,它隨風飄種、落地而生。文中敘寫對母親、外祖母的記憶:蒲公英與母親是緊密連結的生命體;外祖母正彷彿蒲公英精神的踐履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