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無法量化 有感就是幸福

莆田客(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2013.02.21
1000觀看次
字級

主計總處昨天赴行政院報告「國民幸福指數」草案,包括一個人有多少房間、家裡有沒有沖水馬桶、遇到困難時親友隨時幫助的比率、空氣及用水品質等「幸福感」來源,都將量化國人的生活幸福程度,未來判斷國人生活好壞,不再獨尊經濟指標了。

早年迷信經濟,把經濟指標和幸福指數畫上等號,儘管國民痛苦不堪,官員仍沾沾自喜,認為國民「幸福無比」。

一九七○年代,喜馬拉雅山腳下小王國不丹,推行「國民幸福指數」(GNH),取代經濟成長率,做為施政指導方針,才喚醒開發國家的噩夢。

多年後,號稱「富人俱樂部」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陸續跟進,二○一一年提出「美好生活指數衡量個人福祉。

儘管「錢非萬能,沒錢萬萬不能」被視為鐵律,但有錢不一定幸福,許多富甲天下人家,高牆之內,妻妾爭寵,明爭暗鬥,家無寧日,成員痛苦,常嘆不如平常人家,有時有錢反成為罪惡。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健康就是幸福,有人認為衣食不缺就是幸福。有人認為全家團圓就是幸福。但有人卻要華宅、豪車、錦衣、玉食才算幸福。

幸福不是絕對,幸福有時是相對,有人餓了半天,喝一碗熱粥就很幸福。有人天天酒色財氣,夜夜笙歌,還在追求幸福。有人強調物資,有人強調精神。

幸福是感受,是氛圍,幸福是庶民的感受,不是官員的認為。

新的「國民幸福指數」草案,可說較貼近民眾的「心電感應」,不過幸福永遠無法量化,幸福無法判斷生活好壞,還是要讓國民有感,而不是獨尊經濟指標。

莆田客(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