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電視台舉辦全球新聞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出席,針對台灣新聞現況提出建言。
在兩小時論壇中,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和政大校長吳思華都認為台灣新聞缺乏國際觀。如果要找出盲點,固然與台灣的民眾對國際新聞興趣缺缺外,媒體不願意投入人力、物力有關,要不就是礙於現實而灰心。
據報導,因此該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播報國際新聞,看到電視台這樣的決心,筆者認為這是可喜可賀的大事,吾人樂觀其成。
現階段台灣電子媒體林立,每一個小時都有「整點新聞」,一大早偷懶的新聞台主播都在讀報紙,接著就是循線採訪、認證,千篇一律的內容與諸多八卦傳聞,難怪有更多的家長選擇關電視以免汙染小朋友的視聽,這難道是我們要的媒體環境?我們的下一代又如何有宏觀的視野?
如果把國內外新聞做比例檢討,台灣媒體並不是沒有「國際新聞」,但是這些外來新聞有兩個管道,其一為擷取「外電」後透過電視台內翻譯、整理,然後透過時段「讀稿」交代了事;其二為安排「駐外記者」的SNG連線,礙於所費甚鉅,所以大多「點到為止」,以蠡測海的結果,這又何來國際新聞的全貌了解?至於那些屬於從網路上下載的戲謔逗趣的影片權充國際新聞,更是讓人詬病。
對比台灣年輕人對國際資訊停留在美國大聯盟、NBA、NFL與歐洲足球比賽,運動台願意挹注資金實況轉播與台灣球迷喜歡有關。
如果媒體願意將國際新聞加以「後製」予安排時段「解讀」,當新聞變成溫馨、知性時,相信循序漸進的報導會讓更多的國內視閱聽觀眾,願意耐心接受電視台的安排。
若這家電視台能整個頻道二十四小時都是「國際級」新聞節目,或許會更棒,希望是個良好的起點,其他電視台跟進吧!尤其是公廣集團的公視與華視更要做個表率了!
林泉利(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