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開車行經南迴路上,看見一個奇特的現象,山路中,許多較為寬敞可供停車休憩觀景的地方,幾乎都見垃圾堆積或散置,堪稱滿目瘡痍。想必是用路人停車暫停之後的產品。
觀光景點標語總是不斷呼籲旅客:珍藏美好記憶,不要留下痕跡,請帶走垃圾。這般殷切叮囑,看來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
多年來,歷經大力宣教,國人的公德心雖然有了顯著的提升,但隨手丟棄垃圾的狀態猶屢見不鮮,可見公民教育與素養仍待加強。
記得媒體曾經大幅報導,清境山坳下堆積了無數被丟包的垃圾,以垃圾填丘壑,令人怵目驚心。平時,我在路上尾隨車陣,也常見前車車窗一開,大手空中一揚,丟出紙屑垃圾菸蒂,那動作瀟灑流暢,顯然已是習慣成自然。
如今,各縣市的環保清潔人員激增、工作負荷加重,除了代表各級政府對於環境清潔安全衛生的重視,難道不也凸顯公民素養的沉淪?
大環境的清潔要靠大家從小處著手共同維護,養成減少垃圾,不丟不棄的認知與習慣,否則再多的人力也只能疲於善後,終究還是製造難堪、留下臭名、貽禍未來罷了。
張博智(高雄市/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