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一個善心捐款的署名,救災助貧受無數感恩。想知道他是誰?
不,算了,順其自然吧,也「冒用」他的名字存好心做好事……
尋找「風調雨順」,這是中國大陸湖南、江西、浙江的慈善機構自八月以來的前所未有的總動員。事情由「碧利斯」、「格美」和「桑美」一連串的風災說起,三個省災後先後收到署名「風調雨順」的賑災捐款。尋找這位善人還得追朔另一位善心人士「順其自然」。
「風調雨順」是誰?和「順其自然」有何因由?
提起「順其自然」,在寧波可謂無人不知。二○○五年十二月一日,一名女子走進寧波市中山西路郵政大樓,熟練地填寫了一張匯款單,將二十五萬元人民幣交給了工作人員。「很明顯,錢是剛從銀行裡取出來的,每捆錢上還標有銀行的工號。」處理這筆匯款業務的許小姐發現,這筆匯款的收款單位就在附近的西河街。
「你直接送過去吧,搭計程車也就八元錢,可以省下一筆手續費。」許小姐好心建議。按照規定,手續費得二五○元。但對方微笑著回答了一句:「沒關係,就這樣匯吧。」
寧波打工的江西人朱軍華父子遭遇車禍,醫藥費沒有著落,收到匯款三千元;四川蒼溪籍農民工黎有才的妻子得重病,收到三千元;寧波市聾啞學校學生周鳴腦腫瘤需動手術,收到匯款五千元;奉化市九歲孩子鄔方裕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收到一萬元……。
從一九九九年到二○○五年,有位署名「順其自然」的人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達一百一十七萬元之多。近七年至少還零散捐款二十四次,共計二十二萬元,大部分直接寄給陷入困境的個人。
寧波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清晰記得收到第一筆捐款時的情形,太興奮了,因為那是首次「慈善一日捐」活動中個人捐贈數目最大的一筆款項—五萬元。匯款地址「江東路一號」是空地名。接下去每次匯款的地址都不同,也都是空號。寧波慈善總會會長項秉炎說:「『順其自然』有一次捐款指定用這筆錢在貧困山區建造一座小學,來幫助那些上學有困難的孩子。」
余姚梁弄鎮原先的小學用匯來的二十萬元興建一棟仁慈教學樓,安排車輛將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接到鎮裡來上學。在教學樓落成典禮的前夕,「順其自然」寫來了一封信,只有簡單幾個字:「你們辛苦了」然後又消聲匿跡了。地方政府要頒給他的獎盃和獎狀,至今仍無人認領。新教學樓的修建期間,只好透過電視、報紙向恩人彙報進度。
為解開各地受助群眾心頭的一個結,寧波市慈善總會曾從匯款的郵局搜尋。據百丈郵局和芝蘭郵局的營業員說,捐款人是一位三十來歲的女子,留短髮,衣著樸素。
可是,從白鶴郵局等另外幾個郵局得到的線索卻是,捐款人是一位三十來歲的男子,寧波口音,同樣衣著樸素。
越來越多的善心捐款來自「順其自然」,有退休教師,有青年男女,不同的人,只要匿名樂捐都署名「順其自然」。
愛心沒有邊界,「順其自然」的名聲走出了寧波,散布到全國,影響所及,今年七月下旬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善心捐款署名「風調雨順」。
湖南省永州市受碧利斯等風災侵襲積極重建家園時,市慈善總會接到了一個陌生女子的電話詢問了帳號,而後收到了來自浙江省寧波市的三萬元捐款,捐款人署名「風調雨順」,這是永州災後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匯款單上填寫的匯款人的地址和「風調雨順」如出一轍,是空號。
受到格美颱風嚴重洪澇災害的贛州市紅十字會也收到一筆五萬元捐款。而溫州市慈善總會收到的是一筆五萬元;下轄的泰順縣慈善總會也收到五萬元,署名只差一字—「風調順」,湖南衡陽市慈善總會則收到三萬元。通過比對匯款單筆跡,「風調順」和「風調雨順」顯然是同一個人。
接著寧波市慈善總會連續接到了江西贛州市紅十字會、湖南衡陽市慈善總會、浙江溫州市慈善總會和溫州泰順縣慈善總會的求助電話,所有求助電話都是同一要求:尋找「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