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裡每個家庭,甚至機關學校、公司行號都習慣找一兩天來灑掃門庭,這便是千百年來全國性的傳統大掃除。
從《呂氏春秋》得知,早在堯舜時期就有迎春掃塵的習俗。「掃塵」的由來民間還有個神話傳說:
相傳遠古時每個人身上都附有「三尸神」,它像影子一樣寸步不離。偏偏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搬弄事非的壞傢伙。他無中生有向玉皇大帝密報說:凡間許多人在詛咒天帝您,並密謀反抗天庭。玉帝聽後大怒,即命三尸神,凡是咒罵天帝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簷下,讓蜘蛛作網掩蓋,作為暗記。同時,又命「王靈官」在除夕這天下凡巡視,凡是見到暗記的人家,滿門抄斬。黑心肝的三尸神接旨後,惡狠狠地將所有人家的屋簷下,都做上暗記。
豈料這一惡行被灶君爺發現,連忙召集各家各戶的灶君商量對策,一致決定:每戶人家從臘月二十四送灶起到除夕前,必須清掃房舍,除盡蛛網。因此當「王靈官」來到凡間並無發現有蛛網塵汙,如實向玉帝稟報後,玉帝便將三尸神治罪,永拘天牢。
雖然這是子虛烏有的傳說,但頗為有趣,且將「掃塵」習俗代代沿傳,更具意義。
掃塵還可能因「塵」與「陳」諧音有關,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含義,可將「陳舊雜亂、晦氣穢物」統統清掃出門,這又表達了人們祈求美好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良好願望。
另外,商代青銅器上也可看得到掃塵的記載,《周禮》有云,每逢過年「令州里除不蠲」,「除不蠲」就是大掃除之意;而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也寫道:「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具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清代詩人蔡雲也有一首詠掃塵的詩:「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曆頒來仔細看。」我們從中可看出古人對掃塵何等重視。
閩南和粵東流行一首吟詠掃塵的歌謠:「清沌擇日臘三七,細竹長竿風捲疾。掃遍瓦椽及四周,家家戶戶迎新吉。」當地習稱掃塵為「清沌」,歌謠的意思是祈望新的一年闔家平安,吉祥康寧。從詩文中也透露出,古代先民早就知道掃塵與防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