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女性服飾幾乎承襲自明代的漢裝,第四十九回林黛玉穿上大紅羽紗面白狐皮裡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明代以來,仕女衣著採用大面積大紅顏色,袖邊襟下露出雪白的毛邊,帶有天然的銀色毫光,加上青金閃綠,更顯得光彩照人。及至第八十九回,寶玉見黛玉「穿著月白繡花小毛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頭上挽著隨常雲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別無花朵,腰下繫著楊妃色繡花綿裙」,仍是淡雅清麗的天然美風格。
坎肩,源自隋唐以來南方漢族的無袖長衫,《紅樓夢》第八回寫薛寶釵也穿這樣的無袖背心:「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籫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唯覺淡雅。」比肩褂俗稱「背褡」,清代仕女著此服可使「體寬者窄,而窄者愈顯其窄矣」。而曹雪芹筆下的女性盡著漢服,許多學者援引清初「男降女不降」的說法,予以解釋。
事實上,清朝初期乾隆以前,即使在宮廷裡,只要是漢妃,則依然穿著漢裝。紅學家端木蕻良曾於香港《七十年代》中撰文,提及他所蒐集到的清初嬪妃照片:「這些照片裡,可以窺見清代漢軍旗妃嬪們的服裝、髮式以及日常生活用具的真實寫照。她們的服裝幾乎都是漢裝。」
與此同時,在圓明園的雙鶴齋裡,有一幅身分尊貴的嬪妃畫像,這不僅是一幅形象逼真的人像寫生,同時,這位乾隆的漢妃在畫中倚門佇立,那畫裡的隔扇門與雙鶴齋真正的隔扇門是相互銜接的,畫家連木質紋路都清晰地表現出來,造成一副真實的美人獨立憑欄的景象。令人想起《紅樓夢》第十九回賈珍擺宴席唱戲,那鑼鼓喊叫之聲,聞於巷外。
寶玉見這繁華熱鬧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因想:「素日這裡有個小書房,內曾掛著一軸美人,畫得很得神。今日這般熱鬧,想那裡自然無人,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須得我去望慰她一回。」想著,便往那裡去。剛到窗前,聽見屋裡一片喘息之聲。寶玉倒唬了一跳,心想:「美人活了不成!」
身分尊貴,栩栩如生的清宮漢妃美人畫像,在現實的圓明園和虛擬的大觀園裡,交相輝映,說明了清初貴族女子的漢裝風習,以及當時宮廷美人畫的強烈寫實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