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不該淪為賺錢工具

紀安琪 |2013.02.04
865觀看次
字級

報載,七歲小男童寒假隨媽媽和哥哥,每天午後從桃園到台北東區街頭叫賣玉蘭花,半夜才回到家,引來民眾質疑「虐童」。

北市社會局認為,有家長陪同,不違反《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桃縣社會局表示,將派社工員訪視。兒福團體則批評,孩子被當賺錢工具或博取同情也不妥,政府應介入輔導。

男童媽媽訴稱是低收入戶,補助金扣除房租及還卡債,所剩無幾,因東區人多,有孩子幫忙,五六小時可賣完四台斤,日進三千元,一周可存五千元。顯然抓住商業人潮及民眾的同情心理,有民眾表示,因心疼小孩才買花。

個人認為,母子靠一己之力自立更生,雖值得讚許,但讓孩童穿梭在熱鬧的市街,對著來往民眾叫賣一下午,工作內容和時間均不適合孩子。

其次,太早讓孩子從事「商業性」的營利行為,灌輸孩子以賺錢為導向的思維,也可能錯引金錢衡量生活的不正確人生觀,讓孩子提前「早熟」,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人格發展。

孩子乖巧懂事,樂意幫忙父母,分擔家計,誠屬難能可貴,但為人父母者,應該更「高瞻遠矚」替孩子設想,考量孩子各年齡層的學習及生活需求,給予適切有益的教育,還他們純真歡樂的童年,才不會讓他們悔恨終生。

紀安琪(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