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春節前後醫院常見心房顫動患者掛病號,患者因多喝幾杯、多吃芥菜、人參等年菜食材,或用止痛藥,引發中風或出血。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指出,心房顫動是心房不正常收縮影響血流造成血栓的疾病,血栓塞到腦部,就會腦中風。患者常用的華法林抗血栓藥物是老藥,容易受到食物、藥物干擾,造成劑量不足而塞血管,或藥效過量而出血。
以年菜食材為例,患者吃超出平常份量的大白菜、芥菜、菠菜,就可能讓華法林在血中濃度降低;多吃人參雞、紅麴肉,會讓華法林濃度上升。若合併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濃度可提高二至三倍,造成出血。他說,過年前加班趕工帶來的身體勞累,及聚餐應酬多喝幾杯,都可能使心房顫動患者提高中風的危險。
醫界普遍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心房顫動血栓,降低中風風險,但一般常用的抗凝血藥Warfarin,有不少藥物及飲食禁忌,甚至連紅茶、綠茶及綠色蔬菜、大蒜、生薑等都可能影響藥效。
近年來,新型抗凝血藥陸續問世,能夠有效改善傳統藥物的不便。研究顯示,每天兩次Dabigatran(一百五十毫克)可減少百分之三十五中風率。
服用Dabigatran不需定期抽血監控抗凝血值,也不用忌口,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應遵照醫師指示正確服藥,更需有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
另,鑑於傳統藥物不易穩定藥效,健保局二月一日起,給付新一代作用於第十凝血因子、一天一次抗凝藥物(Rivaroxaban)。
尹居浩強調,誘發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很多,年齡、三高疾病、肥胖、酒精都是。建議高危險群平常檢測脈搏,發現心跳忽快忽慢,應到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