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特聘教授領軍 全球首例-- 花3年複製迷你豬 複製豬再產子

 |2013.01.31
540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國科會昨天宣布,由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朱志成帶領台灣研究團隊,花費三年,成功複製出全球首例迷你豬,且複製迷你豬還成功繁殖後代,顯示技術已成熟。

朱志成表示,他們使用的新的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能夠節省三倍人力、降低五至七倍成本,就連使用的儀器也由一台二、三百萬元下降到一台五十萬元,對農場或收入不高的農家來說,極具成本效益。

朱志成說,由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生殖生物學研究室、中山醫學大學、東海大學與動物科技研究所結合的研究團隊,花費三年及投入超過六百萬元經費,改良出新式的「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Oocyte bisection cloning technology,OBCT)。以這項技術,團隊複製出二胎花斑迷你豬,其中一隻已經成功地繁衍後代。

全球第一頭複製羊桃莉在一九九七年誕生,使用的是「體細胞核轉置技術」(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但傳統SCNT技術有高技術門檻、儀器昂貴、人才技術訓練不易等缺點,在農場實務與推廣領域中有一定難度。

朱成志表示,他與研究團隊自二○○九年開始研究澳洲科學家對手工胚胎複製技術,建立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

他說,有別於SCNT是以玻璃微吸管將受核卵子去核,移除遺傳物質(染色體),再將供核體細胞(donor cells)移入卵子透明帶內融合,「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是直接將卵母細胞分切為二,丟棄含有細胞核的一半,將留下的另一半與供核體細胞融合,接著再用另一批去核卵子與其進行第二次融合。

為節省成本與資源利用,研究團隊使用屠宰場屠豬後拋棄的豬卵巢,相當克難。

朱志成說,屠宰場的豬卵巢取出卵子的發育能力雖然不如由活體取出的好,但可將被拋棄的資源再利用,且卵子功能正常。

他說,複製迷你豬已順利產下後代,顯示技術成熟,雖然還有遺傳因子上有待解開的謎團,但這已是全球第一起成功例子。

而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產製成本、人工都較SCNT低,有利推廣到地方農業相關單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