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血管彈性好,在溫熱的日子呈現「偏低」的血壓,這種人能遠離血管硬化。若血壓持續下降,表示有內出血,會「休克」,若不緊急處理,最後導致死亡。
醫學上並無單純叫做「低血壓」的疾病,倒是有因自律神經反應不靈而發生的「起坐性低血壓」,多半發生在中、長期失眠者。這種情況下,患者坐著量血壓,或偏低、或正常、或偏高。
突然站起來,正常人的自律神經反應靈敏,高壓可上升十單位以上,低壓一下可上升五單位以上,以因應腦袋對於血流量的需求。
長期失眠的人,醒過來後,腦袋仍昏昏沉沉還在半睡半醒,自律神經也跟著反應遲頓,突然站起來的頭幾秒,高壓或低壓都來不及反應,有時反而下降五至十單位或更多,腦袋一下子處於短暫缺血現象,以至於天旋地轉,稱為「暈眩」。
這種現象可發生在「低血壓」或正常血壓者,也可發生在高血壓的人。只要計量血壓的連續性變動,便可察知這現象。而偏低的血壓計須校正。
血壓隨著情緒變動的原因,全由自律神經操盤;自律神經即使在睡眠中,也會因夢中情節的變動,而讓血壓呈現高低起伏的變化。白天自律神經因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與血壓更有細膩而頻繁互動,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血壓不斷變動。
早晨醒來,身體一下子接受外界色、聲、光、與溫度的刺激,自律神經便開啟活動樞紐,就像電器開關打開的剎那,電流與電壓瞬間衝過頭,血壓會急速而稍微升高。
長期硬化的血管,可能因剎那間的刺激,例如突來的強烈激怒、或是室溫太冷被子卻一下子掀開,而緊張急縮,於是激發中風或冠心病發作,能夠恢復正常的少之又少。
起床後,血壓便隨著一天生活的開始繁忙而逐漸升高,大約在上午十時至十二時達到最高點;白天生活型態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呈現最高血壓。
中午或中途休息時段,血壓會略呈下降,然後在下午的工作時段內,產生二度或次高的血壓高峰,然後在下班後隨著情緒的舒緩血壓便逐漸下降,直到深夜裡達到一天的最低點。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