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大學學測第一天,上午國文打頭陣,十五萬名考生應考,考生大多表示出題靈活,多想想才不會答錯,對閱讀能力好的考生來說較吃香;下午考數學科,老師評為近五年來最難考題;社會科難易度中等、不少考題具鑑別度,考生認為必須融會貫通,才能拿高分。
「取材多元」是國文科一大特色,題型涵蓋文言文、新詩、小說、散文等題型,作家陳芳明、林語堂等人作品都入題。
難度較高的第十九題是以徐志摩〈再別康橋〉搭配流行音樂歌詞考學生對「投射」語法的理解。
作文題目以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曾永義作品〈愉快人間〉引導寫作,要求考生以「人間愉快」為題,結合所見所聞或親身的感受寫作。
有考生反應剛開始不知如何下筆,也有考生以家人投身公益的心路歷程發揮。
景美女中國文教師陳嘉英表示,國文試題難易適中,除考驗學生形音義能力的基礎外,幾乎都以閱讀測驗為主,古文測驗還避開熱門名家文章,避免學生考前猜題,有助測驗出真正的閱讀能力。
陳嘉英認為寫作題目出題明確、且引導敘述詳細,有助於考生思考如何取材與下筆;她強調,作文主要抒發內心感受,「寫什麼不是最重要,體會出什麼才是重點所在」,描述當義工的經歷,或在平日看見有人日行一善,都可作為寫作題材,從中點出人間真、善、美。
今天考英語及自然
數學科是近五年來最難的一次,考生要拿高分不易」麗山高中教師黃靜寧表示,跨章節題型過多、計算量大,整體試卷偏難,對中後段學生幾乎無基本題可作答,與前兩年中間偏易的題型相去甚遠,不符九九課綱命題精神。
難度太高的題型也可能造成老師教學困擾,教得太簡單,擔心學測考題出得太難;教太難又怕學生聽不懂。
也有部分考生反映數學科計算題較多,擔心寫不完。
社會科包含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三考科。內湖高中公民教師姜淑慎表示,公民中等偏難,考題以政策及生活實例為背景,結合都市更新、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萊克多巴胺等社會時事,出題靈活。
不過只有兩題表格題,輔導團教師建議公民未來可增加圖表判讀題,訓練學生統整能力。
地理以圖表及照片題為主軸,比例達四分之三;建國中學教師譚柏雄認為地理科比去年難,許多題目都要考生結合地理資訊分析「看圖回答」,考生要活用所學才能拿高分。
歷史則政治軍事題型偏多、台灣史出題比例比去年下降,建中歷史教師莊德仁表示,歷史命題敘述清楚,難易適中。
大考中心表示,第二天將進行英文與自然兩科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