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團體昨天向監察委員吳豐山陳情,不滿公視董事延宕兩年多,要求彈劾失職的行政院長陳。
媒體改革團體主張修法降低公共電視台董事的名額,避免董事會難產及公視無法運作的窘境。
原本公共電視台成立的宗旨,就是要跳脫一般商業電視台以收視率和營利為目的的經營型態,並消除背後可能存在的政治意識型態,以篩選與製作優質的節目,為社會大眾營造良好的收視環境,並自我期許向英國BBC及日本NHK等立場超然的知名公共媒體看齊。
筆者身為公視的忠實觀眾,該台不論自製或引進國外的節目,都有很高的評價,在充滿羶色腥、怪力亂神及政治口水的眾多電子媒體中,公視都能夠提供具有啟發性、中立性和多元性的內容,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由於公視的預算由政府編列,並經立法院審議;因此長期以來,不論政黨勢力都想藉機將「手」伸進公視的運作,使之成為己方的「傳聲筒」。以致雙方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影響公視的人事案與預算案,企圖安插「自己人」培植勢力,甚至產生「少數反對聲音」癱瘓董事會議決的狀況。
由於董事人數過多,還有「多數一致決」門檻的限制,加上政治角力的涉入,政黨在其董事會裡大打「代理人戰爭」,搞得原本立場應該超然中立的公視烏煙瘴氣,並在經營策略和目標上相互杯葛掣肘。
這樣的情形造成公視團隊形同空轉,底下的員工無所適從,連帶造成節目不斷重播,導致收視品質跟著下降,也讓公視支持者的期待跟著落空。
筆者贊同應該修法降低公視董事人數及議決的門檻,才能有效地決策與運作,如此方可將公視塑造成華人的BBC,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出一條新路。
劉安平(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