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莫札特的歌劇,世人不能忘懷達龐特(Da Ponte,一七四九~一八三八)。他是一位風流機智、語言能力高強的自由派人士。晚年定居於美國,並且獲聘為哥倫比亞大學義大利文教授。
達龐特與莫札特在一七八六至一七九○四年間,攜手創作了膾炙人口的《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若非莫札特於一七九一年英年早逝,則他們的合作關係應該會繼續維持。
莫札特突然謝世,曾使得達龐特在往後的三十年生涯裡,漂泊尋覓,遊走於倫敦、海牙、布魯塞爾等歐洲幾大都市之間,卻是知音難再。莫札特的作品雖不符合當時皇室成員的脾胃,然而最後一部歌劇《女人皆如此》的故事梗概,卻又是在皇帝約瑟夫二世的欽點與催生下寫就的。
這齣歌劇情節很簡約,而背後的故事是根據當時宮廷中的醜聞改寫而成,內容敘述一對美麗姊妹,各自與年輕有為的軍官訂婚。兩位男士喜形於色,得意之餘均誇口自己的未婚妻忠貞純潔。
老於世故的唐‧阿豐叟聽不慣這樣的自吹自擂,便和他們打賭,兩位女性均能輕易地愛上他人。於是年輕軍官們對未婚妻謊稱將赴戰場,然後喬裝改扮,使盡渾身解數追求對方的未婚妻。
起先兩位女性對於新的追求者都不為所動,表現出如堅石般不屈的意志。直到男士們以死要脅,她們遂逐漸軟化,進而投入了新人的懷抱。接著,兩位男士便以「返鄉者」的姿態出現,並嚴厲指責女人的出軌。
歷來在衛道人士敏感的神經觀照下,莫札特這齣「臥房鬧劇」幾乎被打成了他一生的敗筆之作。直到二十世紀中期,隨著佛洛伊德心理學的勃興,以及該劇開放式的結局,才帶動了許多現代派的導演,賦予本劇更大的詮釋空間。女人究竟應該重回昔日情人的懷抱,抑或與新歡結成連理?他/她們是否能保證從此不再發生類似的插曲?在經歷過這段風波之後,人們對於愛情與人性能不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這齣劇的結局,已不僅僅是配對的問題。女人經不起試煉,男人為了了解真相而一再設下騙局,人世原本多風浪,想要尋求寧靜而美麗的心,再回到從前相識之初,彼此真誠擁抱,言歸於好,豈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