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蔡文玲八打靈報導】台灣美學大師蔣勳日前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社舉辦「悉達多‧細述《流浪者之歌》」講座會,分享德國作家赫曼‧赫塞據佛教故事改寫而成的《流浪者之歌》,為讀者講述小說的創作背景、內容及意義,吸引近五百人出席。
赫曼‧赫塞一九二二年創作的小說《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主角從皇宮裡出走,為了修行而告別父母,內容令人聯想到佛陀的故事。
小說有趣的地方在它於的名字,看到「Siddhartha」,會令人立刻想到佛陀的名字——悉達多,但是赫曼‧赫塞將佛陀的名字Siddharta Gautama分成兩部分。他把人分成兩個自我,讓兩個自我對話。
赫曼‧赫塞點出修行路艱難,必須經過許多探索;而Siddhartha在任何狀況下,都在孤獨中思索,不曾間斷。
蔣勳說,我們有幸在人類文明的交匯點上,身體其實可以像達文西畫的人體那樣向外擴張,也可以向內靜思,完全不衝突。
蔣勳表示,由赫曼‧赫塞小說改編的雲門舞集現代舞《流浪者之歌》裡,可看到許多肉身;這些肉身都處在狂喜或劇痛中,而劇痛與狂喜的臨界點其實很靠近。
蔣勳在講座上展示佛陀苦修像、思維菩薩像等雕塑品的圖片,讓出席嘉賓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