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阿美族白守蓮部落「寶抱(pawpaw)鼓」正夯,這種廢物利用打造的鼓,讓孩子不再亂跑,也成為觀光發展的賣點;學區內的三仙國小配合社區,將寶抱鼓列為學校的重點特色,組寶抱鼓隊培訓有興趣的小朋友。(圖/李蕙君)
【本報台東訊】台東縣阿美族白守蓮部落「寶抱(pawpaw)鼓」正夯,這種廢物利用打造的鼓,讓孩子不再亂跑,也成為觀光發展的賣點;學區內的三仙國小配合社區,將寶抱鼓列為學校的重點特色,組寶抱鼓隊培訓有興趣的小朋友。
「寶抱」是阿美族語「浮桶、浮球」的意思,白守蓮部落海岸十分常見。數年前,工藝師范志明突發奇想,利用廢棄的船用浮球、廢棄漁網、漂流木等材料製成鼓具,提供當地青少年娛樂使用,這款宛如非洲鼓的樂器也一炮而紅。
在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的帶領下,白守蓮青少年因打鼓而有了生活重心,不再漫無目的地跑來跑去,每周也固定時間練習;在地學校三仙國小配合社區發展,也將寶抱鼓列為重點特色,組成鼓隊培訓學童。
三仙國小校長林龍泉表示,這是文化傳承的一環,也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值得鼓勵;目前校內三年級以上學童,只要有興趣就能加入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