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田裡「種」出電,絕非夢想!屏東縣林邊、佳冬一帶,有一大片太陽能板從田裡「長」出來,這一帶的「種電」區廣達四十三公頃,是目前全國最大太陽能發電區,連日本人也來考察,希望運用到災區;經濟部能源局專案通過屏東「養水種電」計畫,開啟一個對土地不一樣的想像。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林邊、佳冬,沖毀不少漁塭、果園,很難復原,屏東縣長曹啟鴻說:「一定要切斷地層下陷區抽地下水的惡性循環不可!」他想到屏東的陽光。
在地層下陷區的惡地上種電,曹啟鴻形容「這是三贏策略」。農民租地給太陽能業者,可以讓土地休養生息;若農民願意,業者還能提供工作,「國土可復育、農民有收益。」最重要的,抽地下水的惡性循環可暫歇。
透過縣府媒合,二○一一年七月起,太陽能業者陸續進場施工,至去年底止,養水種電區已達四十三公頃,總計有一百三十八名地主加入;這裡的土地不種蓮霧、不養魚,而是架起太陽能光電板「種電」。
屏東縣府統計,目前五家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為二十三點六MW(百萬瓦)(能源局核准的最大容量是二十五MW,一MW等於一千KW),以每日每KW(一千瓦)發電三點六度計算,全年共可發電三千一百零四萬度,達核三廠年發電量的百分之零點二,每月約可提供八千六百個家戶用電(以每戶每月三百度計算)。
更重要的是,土地轉型後,每年至少可減抽四十六萬立方公尺地下水,且當地地景也有很大改變,現在搭火車經過林邊,可以看到偌大的太陽能光電板佇立田間。
養水種電區有五家業者進駐,有業者還推出雙層概念,上層是太陽能面板,下層種咖啡或蔬菜,讓土地多元利用。